[发明专利]一种针对线缆压降的初级侧反馈控制方法与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20720.1 | 申请日: | 2017-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003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赵瑞东;戴晓龙;于治楼;耿士华;陈乃阔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超越数控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219 | 分类号: | H02M7/219;H02M3/335;H02J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78 | 代理人: | 李红萧 |
地址: | 250104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对 线缆 初级 反馈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电路领域,更具体地,特别是指一种针对线缆压降的初级侧反馈控制方法与装置。
背景技术
反激式变换器因具有低成本与控制简易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电源适配器和离线式电池充电器的设计中。在初级侧反馈控制(PSR,Primary Side Regulation)中,次级侧负载电压是通过初级侧辅助绕组进行间接检测的,该检测信号再经过精确的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电路可得到很好的稳压输出。
由于适配器或电池充电器通常都会通过一根较长的输出线缆与电池或者用电设备连接,而线缆阻抗会形成电压降(IR Drop),这会导致负载电压相应降低。另外,由于变压器绕组漏感的影响,辅助绕组电压一般也会随负载电流的增大而升高,这也会造成反馈电压的不准确。以上两点都会使负载端电压降低,这可能会造成负载端电压不符合规格或导致电池充电时间的延长。
针对现有技术中线缆阻抗的电压降使得负载电压降低的问题,目前尚未有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针对线缆压降的初级侧反馈控制方法与装置,能够针对不同变换器或不同类型的变换器进行线缆压降的初级侧反馈控制,补偿线缆阻抗的电压降并维持负载电压相对稳定。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针对线缆压降的初级侧反馈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线缆确定反馈控制的补偿系数;
根据补偿系数生成补偿信号;
使用补偿信号补偿反馈电压;
将补偿后的反馈电压输入闭环控制网络的初级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根据线缆确定反馈控制的补偿系数包括:
获取参考电压与额定输出电压,并确定参考电压与额定输出电压的电压比;
确定线缆的阻抗,并根据电压比与阻抗之积确定补偿系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根据补偿系数生成补偿信号包括:
在初级侧采集并获取负载电流;
对采集到的负载电流进行补偿系数倍数的直流增益并生成补偿信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使用补偿信号补偿反馈电压为使反馈电压获得等于用于补偿信号数值的电压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闭环控制网络的初级侧连接至误差运算放大器;补偿后的反馈电压输入误差运算放大器反相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闭环控制网络为补偿反激式变换器的闭环控制网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线缆设置于闭环控制网络的次级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初级侧反馈控制方法用于将次级侧的负载电压保持在稳定值。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针对线缆压降的初级侧反馈控制装置,包括:
直流放大器,用于根据补偿系数放大负载电流;
减法器,连接至直流放大器,用于补偿反馈电压;
误差运算放大器,连接至减法器,用于根据补偿后的反馈电压补偿负载电压;
其中,初级侧反馈控制装置使用上述的初级侧反馈控制方法。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初级侧反馈控制装置用于将负载电压保持在稳定值。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针对线缆压降的初级侧反馈控制方法与装置,通过根据线缆确定反馈控制的补偿系数,生成补偿信号、补偿反馈电压并输入初级侧的技术方案,能够针对不同变换器或不同类型的变换器进行线缆压降的初级侧反馈控制,补偿线缆阻抗的电压降并维持负载电压相对稳定,同时也补偿了非线缆阻抗原因(例如绕组漏感)导致的电压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针对线缆压降的初级侧反馈控制方法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针对线缆压降的初级侧反馈控制方法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针对线缆压降的初级侧反馈控制装置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超越数控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超越数控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207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