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抗蠕变钛合金为基的新型硬质复合金属材料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07316.0 | 申请日: | 2017-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742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程淑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程淑清 |
主分类号: | B32B15/04 | 分类号: | B32B15/04;B32B9/04;B32B27/02;B32B27/40;B32B2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金属材料 抗蠕变 钛合金 硬质 无机非金属材料 合成纤维 轻质金属合金 复合材料 高碳钢 材料制作工艺 硬质聚氨酯 镍基合金 碳化硅 制作 | ||
一种以抗蠕变钛合金为基的新型硬质复合金属材料,以抗蠕变钛合金为基的新型硬质复合金属材料包括轻质金属合金层、合成纤维层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层,轻质金属合金层为抗蠕变钛合金,合成纤维层为硬质聚氨酯,无机非金属材料层为碳化硅,抗蠕变钛合金占复合金属材料总重量的35%‑45%,高碳钢占复合金属材料总重量的40%‑55%。镍基合金占复合金属材料总重量的10%‑2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材料制作工艺简单,复合材料的硬度较高,制作成本较低,并且复合材料的密度较低,易于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金属材料,尤其是一种以抗蠕变钛合金为基的新型硬质复合金属材料。
背景技术
虽然金属基复合材料已有多个品种的开发报导,但目前可达到批量应用的产品多为铝基复合材料。其中复合材料局部增强铝活塞,高硅粒子增强抗蠕变钛合金缸套,长纤维增强抗蠕变钛合金制造汽车发动机连杆是一些典型零件。由增强相马氏体和基体铁素体所组成的双相钢是一种具有特殊共格界面结构的复合材料,这种复合材料具有低的屈服强度,高的加工硬化率和高的抗拉强度,良好的延性和强度匹配和高的成型性而受到汽车工业界的青睐,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并在汽车工业上广泛应用。
当前世界能源越发紧张,人们在交通工具和生产设备上所消耗的能源较多,因此,人们正在将各种交通工具和生产设备轻质化,在轻质化的同时不能影响设备的各方面性能,目前所使用的轻质复合金属材料其轻质化程度较低,制作成本较高,不能适应现代生产的需求,因此急需一种改进的技术来解决上述技术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抗蠕变钛合金为基的新型硬质复合金属材料。
本发明针对上述技术缺陷所提出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以抗蠕变钛合金为基的新型硬质复合金属材料,所述以抗蠕变钛合金为基的新型硬质复合金属材料包括轻质金属合金层、合成纤维层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层,所述轻质金属合金层为抗蠕变钛合金,所述合成纤维层为硬质聚氨酯,所述无机非金属材料层为碳化硅,所述抗蠕变钛合金占复合金属材料总重量的35%-45%,所述高碳钢占复合金属材料总重量的40%-55%,所述镍基合金占复合金属材料总重量的10%-20%。
所述硬质聚氨酯为聚氨酯硬泡。
所述无机非金属材料层置于轻质金属合金层和合成纤维层之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材料制作工艺简单,复合材料的硬度较高,制作成本较低,并且复合材料的密度较低,易于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以抗蠕变钛合金为基的新型硬质复合金属材料,以抗蠕变钛合金为基的新型硬质复合金属材料包括轻质金属合金层、合成纤维层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层,轻质金属合金层为抗蠕变钛合金,合成纤维层为硬质聚氨酯,无机非金属材料层为碳化硅,抗蠕变钛合金占复合金属材料总重量的35%,高碳钢占复合金属材料总重量的45%,镍基合金占复合金属材料总重量的20%,硬质聚氨酯为聚氨酯硬泡,无机非金属材料层置于轻质金属合金层和合成纤维层之间。
实施例2
一种以抗蠕变钛合金为基的新型硬质复合金属材料,以抗蠕变钛合金为基的新型硬质复合金属材料包括轻质金属合金层、合成纤维层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层,轻质金属合金层为抗蠕变钛合金,合成纤维层为硬质聚氨酯,无机非金属材料层为碳化硅,抗蠕变钛合金占复合金属材料总重量的45%,高碳钢占复合金属材料总重量的40%,镍基合金占复合金属材料总重量的15%,硬质聚氨酯为聚氨酯硬泡,无机非金属材料层置于轻质金属合金层和合成纤维层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程淑清,未经程淑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073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