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浅黄色金针菇JK05菌株及其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1104999.4 申请日: 2017-11-10
公开(公告)号: CN107881118B 公开(公告)日: 2020-04-10
发明(设计)人: 李书生;张根伟;刘昆昂;刘振国;马宏;尹淑丽;付艳菊 申请(专利权)人: 河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
主分类号: C12N1/14 分类号: C12N1/14;C12N3/00;A01G18/40;A01G18/00;A01G18/20;C12R1/645
代理公司: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0 代理人: 张晓龙
地址: 050081 河*** 国省代码: 河北;1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浅黄 金针菇 jk05 菌株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食用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浅黄色金针菇JK05菌株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金针菇学名为毛柄金钱菌(Flammulinavelutiper(Fr.)Sing),它富含多种营养,既是一种美味食品,又是较好的保健食品,具有补肝、益肠胃、抗癌的功效,在日常蔬菜消费中占有重要地位。金针菇品种按照子实体颜色分为黄色金针菇品种和白色金针菇品种。黄色金针菇品种一般为农户栽培,相对于白色金针菇品种具有抗性强、生长快、菌柄粗、耐高温、风味和口感好的特点,比如杂19、苏6等;白色金针菇品种主要为工厂化栽培,颜色洁白、商品性好。

黄色金针菇营养丰富、口感脆爽,是我国传统的金针菇品种。有研究表明,黄色金针菇蛋白质、赖氨酸等含量远高于白色金针菇,这也许是黄色金针菇风味、口感优于白色金针菇的原因。但黄色金针菇外观深黄、基部褐色重,影响了部分消费者消费需求;农户栽培的黄金针菇品相较差,不能实现周年稳定的供应,也影响了大型餐饮业对黄色金针菇的需求。如能培养浅黄色的金针菇品种,并实现工厂化栽培,则可以提高黄色金针菇品质,节省劳动力,扩大黄色金针菇的市场。

黄色金针菇品种栽培料培养过程中,“吐水”现象十分严重,农户栽培中采取菌棒横放、解口,让黄色的水自然流出的方法解决。所谓“吐水”,就是菌棒发满菌后,由于菌丝的密集生长,将菌棒中的水挤出而形成的“吐水”现象。工厂化栽培中采用塑料瓶立放出菇,黄色金针菇品种产生的黄色的不能正常流出,需要人工将黄色的水倒出,否则会造成部分原基缺氧而死。本发明人小范围的试验表明,现有的黄色金针菇品种工厂化出菇产量低均较低,非常需要选育不“吐水”、产量高、颜色浅的黄色金针品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浅黄色金针菇JK05菌株、由所述菌株获得的孢子、菌丝体和子实体,所述菌株在杂交育种中的应用以及所述子实体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菌种的培养方法以及用于培养所述子实体的栽培培养基,用以解决目前黄色金针菇生产中存在的颜色深、品相差,培养过程中“吐水”严重,不能工厂化立瓶栽培等问题。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浅黄色金针菇JK05菌株,其是通过白色品种台厂白和黄色品种杂19作为亲本杂交,经系统选育获得,属于金针菇(Flammulinavelutipes),保藏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编号为CGMCCNo.13879,保藏日期为2017年6月14日。

所述菌株的获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亲本菌株:选取菌株台厂白和杂19为亲本,采用常规的杂交育种方法获得a个杂合子;

(2)栽培与筛选:把获得的a个杂合子进行栽培试验,通过系统筛选,获得一个目标菌株金杂9;

(3)收集金杂9菌株的孢子,进行自交,获得b个杂合子;

(4)栽培与筛选:把获得的b个杂合子进行栽培试验,通过系统筛选,获得一个目标菌株JK05。

所述浅黄色金针菇JK05菌株的培养方法为:原种液体种、栽培种的培养温度均为14~25℃。

所述浅黄色金针菇JK05菌株作为亲本在杂交育种的应用。

一种浅黄色金针菇孢子,其为通过培养所述浅黄色金针菇JK05菌株得到的孢子。

一种浅黄色金针菇菌丝体,其为通过培养所述浅黄色金针菇JK05菌株得到的菌丝体。

一种浅黄色金针菇子实体,其为通过栽培所述浅黄色金针菇JK05菌株得到的子实体。形态特征如下:子实体整体淡黄色,基部浅褐色。分枝数平均405个;菌盖半球形,厚,不易开伞,菌盖直径3.88mm-4.54mm,平均4.13mm;菌柄长度12.6cm-18.5cm,平均16.8cm,直径3.28-3.45mm,平均3.36mm,大小均匀,基部无绒毛,不黏连;孢子印白色;枝干挺拔,肉质脆嫩。

一种用于栽培所述浅黄色金针菇子实体的栽培培养基,按质量百分比计,其包括35~38%的栽培培养料和62~65%的水,所述栽培培养料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刨花木屑10~15%、10~25%的米糠、5~15%的麸皮、5~10%的豆饼粉、30~50%的玉米芯、3~5%的玉米粉、3~8%的棉籽壳、3~8%的甜菜渣、1~3%的碳酸钙以及0.3~0.8%的贝化石。

栽培培养基中,所述刨花木屑为长3~8cm,宽1~3mm,厚0.5~1.8mm,具有使栽培料蓬松的作用。

子实体的具体栽培过程可参考现有技术,下面也给出一种具体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未经河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0499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