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冷多联式机组水流量控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03464.5 | 申请日: | 2017-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3614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6 |
发明(设计)人: | 倪以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诸暨市烈火工业设计工作室 |
主分类号: | F16L55/02 | 分类号: | F16L55/02;F16L55/04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800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冷 多联式 机组 水流 控制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冷多联式机组水流量控制结构,其结构包括外接转轴、外壳、进水口、螺铨、观察窗、出水口、阻拦块、缓冲室、旋转轴、安装固定环、内壳体、密封条、水流缓冲机构、过滤网、钢环、三角螺旋扇、螺纹、第二出水口、固定块,本发明设有水流缓冲机构、三角螺旋扇、限流减震结构、高度限位结构,可以二次减缓水速,降低通过的水流量,也可以外接小马达进行水流加速,直接提高水流通过俩,设有的限流减震结构和拦截板,利用水流惯性以及弹簧弹性特点,进行自动限流,不需要利用进行电控制,增加能源成本,还设有高度限位结构,帮助支撑活动板,减缓弹簧所受到的压力,直接提高弹簧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水冷多联式机组水流量控制结构,属于流量控制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建筑能耗在我国的社会总能耗中一直占据着很大的比重,而空调系统的能耗又是建筑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空调系统中,冷水机组和水泵的输送能耗约占整个空调系统能耗的70%左右,因此研究空调水系统的节能,对于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一次泵,由于可靠性好、控制简单,大多采用定流量运行,随着水泵变频技术的日趋成熟,社会节能意识与节能需求的提高,空调一次泵系统也逐步向变频控制过渡。
多联式机组是一拖多的方式,它是一个主机带动几个室内机,采用的是变频压缩机,大部分多联式中央空调机组都可以在10—130%之间自动调节,其具有效果好、效率高、耗能低等优点,但是现有技术大部分使用电控制,装置安装在水冷多联式机组的水流输送系统中,内部受到的冲击过大不能减缓水流,自限流,控制麻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冷多联式机组水流量控制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大部分使用电控制,装置安装在水冷多联式机组的水流输送系统中,内部受到的冲击过大不能减缓水流,自限流,控制麻烦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水冷多联式机组水流量控制结构,其结构包括外接转轴、外壳、进水口、螺铨、观察窗、出水口、阻拦块、缓冲室、旋转轴、安装固定环、内壳体、密封条、水流缓冲机构、过滤网、钢环、三角螺旋扇、螺纹、第二出水口、固定块,所述的外接转轴一端贯穿外壳顶部与旋转轴顶端机械连接,所述的旋转轴底端通过固定块固定在内壳体内壁底面,所述的旋转轴正中间还固定有安装固定环,所述的三角螺旋扇嵌于安装固定环上,所述的三角螺旋扇远离安装固定环一侧安装只有钢环,所述的钢环上表面均匀设有三个螺纹,所述的外壳的一侧设有进水口,所述的外壳另一侧则焊接有阻拦块,所述的阻拦块和水流缓冲机构互相垂直,且水流缓冲机构与缓冲室通过出水口连通,所述的缓冲室位于内壳体内部,所述的缓冲室和内壳体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密封条安装在内壳体外表面,所述的过滤网安装在进水口与缓冲室之间,所述的外壳靠近水流缓冲机构一侧装设有观察窗,所述的内壳体底部设有螺铨,所述的内壳体位于外壳内部。
所述的水流缓冲机构设有方形固定块、拦截板、第一旋转柱、矩形水腔体、皮带、限位环、第二旋转柱、底柱、加固杆、合页,所述的矩形水腔体与缓冲室通过第二出水口连通,所述的矩形水腔体位于缓冲室一侧并与内壳体焊接在一起,所述的矩形水腔体的一端设有第二旋转柱,所述的第二旋转柱通过底柱垂直焊接在矩形水腔体内壁底部,所述的加固杆与第二旋转柱互相垂直,且两端分别与内壳体、第二旋转柱焊接在一起,所述的矩形水腔体另一端与第二旋转柱水平的位置上安装有第一旋转柱,所述的第一旋转柱和第二旋转柱上下两端都固定安装有限位环,所述的第一旋转柱和第二旋转柱之间通过皮带同步连接,且皮带安装位置为两个限位环之间,所述的第一旋转柱远离第二旋转柱的一侧设有方形固定块,所述的方形固定块焊接在矩形水腔体内壁,在第一旋转柱和方形固定块之间还设有拦截板,所述的拦截板通过合页铰接在方形固定块靠近第一旋转柱的一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诸暨市烈火工业设计工作室,未经诸暨市烈火工业设计工作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0346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