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项目数据的需求开发工艺方法及需求开发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58438.5 | 申请日: | 2017-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837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单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维普时代软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8/10 | 分类号: | G06F8/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力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04 | 代理人: | 王鸿远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项目 数据 需求 开发 工艺 方法 平台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项目数据的需求开发工艺方法及需求开发平台,所述需求开发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并发布项目参数;根据项目参数解析出项目内容数据,根据所述项目内容数据计算出项目内容模板;根据所述项目参数解析出用户需求数据,根据所述用户需求数据计算出用户需求模板;根据所述项目参数解析出项目完成条件数据,根据所述项目完成条件数据计算出项目完成条件模板;动态组合所述项目调研模板、所述项目内容模板、所述用户需求模板和所述项目完成条件模板,以得到需求组合文件。本发明的需求开发工艺方法既保留了需求模板,又适应了当前IT与项目内容紧密融合,快速反应的实际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软件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项目数据的需求开发工艺方法及需求开发平台。
背景技术
随着IT应用系统在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程度不断加深,各行各业对IT系统建设的品质要求和灵活性要求也在迅速的提高。IT对于项目内容发展的支撑能力,体现在其对项目内容要求的快速响应、甚至超前预测。项目内容人员都希望能够以简便、快速的方式完整、有效表达对IT建设的要求,科技部门人员也希望能够从项目内容部门获取到尽量真实、完整的项目内容要求,以指导系统建设不走偏、不变样。但实际工作过程中,项目内容部门与科技部门之间,需求传递失真、各说各话的情况很多。采用科学的需求开发方法,对于消除项目内容部门与科技之间的隔阂、提高项目内容需求质量、提升IT对于项目内容的支撑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当前软件工程中的需求开发方法,主要有两大特点:第一,基于模板;第二,重软件分析、轻项目内容分析。
对于基于模板的传统需求开发方法特点:
需求模板是目前需求工作中普遍采用的技术。它的核心原理是基于对文档“内容”要求的框定,构建一种项目内容要求和IT实现之间的组织级规约。这种规约在IT建设中有相当重要的积极作用:它一方面对IT部门的工作起到限定作用,便于需求方的验收;另一方面也使IT部门的工作有据可依,便于工作的规划和资源的组织。可以说“模板”技术是传统瀑布式应用开发的核心基石。这是模板技术的积极方面。但同时这种“规约”也存在一种消极作用,那就是自我保护,即:模板的编制往往是基于编制方的立场来进行“规约”设计的。这种自我保护在IT的需求模板中往往体现为“我们IT能做什么”和“基于我能做的如何让我做”这样一种框架。对此,我们的项目内容人员往往会因为知识领域的差异、归纳能力不足、甚至是编制的繁琐等问题将大量鲜活的一手项目内容需求剔除、衰减、甚至放弃提出。可以说这种重“规约”而轻“协作”的模板技术目前已经成为了项目调研需求和传递过程的一种阻塞。
“模板”的内容局限:模板设计除了立场局限外,由于“普适”需要的存在,模板在内容的容纳和呈现方面往往是千篇一律的标准化。这种标准化进一步强化了模板对项目内容人员和项目内容需求束缚和费解的负作用。使得真实需求的表达往往被大打折扣,进一步降低了IT部门对项目内容需求细节方面的采集能力。这种情况下的IT系统往往“有形无神”、“功能都有但细节粗糙”。
对于传统需求开发方法重软件分析,轻项目内容分析的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维普时代软件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维普时代软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584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