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谷胱甘肽为配体的亲和层析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53684.1 | 申请日: | 201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662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瞿欢欢;朱至放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博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0/26 | 分类号: | B01J20/26;B01J20/28;B01J20/30;B01D15/38;C07K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韩飞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谷胱甘肽 亲和 层析 介质 | ||
本案涉及一种以谷胱甘肽为配体的亲和层析介质,以表面分散有氮化硼的琼脂糖凝胶微球为内核,所述琼脂糖凝胶微球表面被第一交联剂和第二交联剂活化,第一交联剂和第二交联剂均偶联配体谷胱甘肽,其中,第一交联剂为环氧氯丙烷,第二交联剂为间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或者新戊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同时选用更加廉价和环保的乙腈作为偶联谷胱甘肽的溶剂,以提高交联剂的溶解程度,使琼脂糖凝胶微球活化充分。本发明的层析介质活性环氧基团密度大,偶联谷胱甘肽量多,分离效率较高,同时此种以谷胱甘肽为配体的亲和层析介质制备过程简单,生产成本更低,有利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层析介质,具体涉及一种以谷胱甘肽为特异配体的亲和层析介质。
背景技术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在生物化学、生物医药、生物保健食品等领域研究中应用广泛。亲和层析介质作为蛋白质分离纯化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在层析介质上共价连接特异配体,用以分离蛋白质混合物中能特异结合配体的目标蛋白或其他大分子物质。
谷胱甘肽(GSH)是常用的特异配体之一,是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及甘氨酸组成的含γ-酰胺键和巯基的三肽。谷胱甘肽能够特异性结合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谷胱甘肽依赖性蛋白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重组物。同时,由于谷胱甘肽-S-转移酶可溶性好、表达水平高,易与目标蛋白融合并表达得到含有GST标签的目标蛋白,可以通过谷胱甘肽-S-转移酶与谷胱甘肽的特异性结合,将含有GST标签的目标蛋白分离纯化,随后切除GST标签就能得到目标蛋白。现有的用于GST标签蛋白分离纯化的亲和层析介质通常采用琼脂糖凝胶微球作为基体,在其表面交联活化基团,再偶联谷胱甘肽得到亲和层析介质。其中活化基团来自环氧氯丙烷或者烯丙基缩水甘油醚中的一种,基体表面的活性环氧基团密度小,偶联谷胱甘肽量少,分离效率较低,同时此种以谷胱甘肽为配体的亲和层析介质制备过程复杂、价格昂贵、对填柱技术要求高,并且技术被少数公司所垄断。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谷胱甘肽为配体的亲和层析介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
以表面分散有氮化硼的琼脂糖凝胶微球为内核,所述琼脂糖凝胶微球表面被第一交联剂和第二交联剂活化,所述第一交联剂和第二交联剂均偶联配体谷胱甘肽;
其中,所述第一交联剂为环氧氯丙烷;
第二交联剂为间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或者新戊二醇二缩水甘油醚。
优选的是,所述氮化硼的粒径小于1μm。
优选的是,所述氮化硼与琼脂糖凝胶微球的质量比为4~5∶100。
优选的是,所述琼脂糖凝胶微球的粒径为30~100μm。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交联剂与第二交联剂的物质的量比为5∶1~4。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交联剂与第二交联剂的物质的量比为5∶2~3。
优选的是,所述谷胱甘肽的偶联在乙腈或者二甲基亚砜溶液中进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案通过对亲和层析介质表面所交联活化基团进行设计改进,同时采用连接臂长度相差较大的两种交联剂,并且利用第二交联剂中的苯环或者新戊二醇等大位阻基团间隔,在微球内核表面形成由第一交联剂和第二交联剂构成的双活化层,使环氧基密度增大、偶联位点增多;在常用的琼脂糖凝胶微球内核表面嵌入纳米级尺寸的氮化硼,增大了层析介质的机械性能、耐受压力,能够保证内核在多次重复实验后保持其形态和空间结构;现有技术中用于谷胱甘肽偶联的溶剂为二甲基亚砜,其能够消除琼脂糖凝胶与交联剂的相界面,提高交联剂的溶解程度,使琼脂糖凝胶微球活化充分,本发明发现当使用乙腈代替二甲基亚砜时能够达到相同或者更好的交联活化效果,而乙腈相比二甲基亚砜更加环保和廉价;本发明所涉及的改进步骤简单,生产成本更低,有利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博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博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536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