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润滑油基础油和环烷基油的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09176.3 | 申请日: | 2017-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058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管翠诗;蔡晨;丁洛;王玉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0G31/09 | 分类号: | C10G31/09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刘国平;顾映芬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润滑油 基础油 环烷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石油化工领域,公开了一种润滑油基础油和环烷基油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将原料油与溶剂的混合物进行降温过滤,得到含溶剂固态烃和液态烃溶液,所述原料油为含有异构烷烃与环烷烃的混合物,去除溶剂后分别得到富含异构烷烃的低温固相和富含环烷烃的低温液相;在过滤温度下,所述溶剂的折光率与原料油中液态组分与溶剂的混合物的折光率的比值为0.95‑1,优选为0.97‑0.99。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够大大提高异构烷烃与环烷烃的分离效率,同时获得高收率的环烷烃组分,以及高黏度指数的异构烷烃组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润滑油基础油和环烷基油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由沸点大于300℃的石油馏分油生产的基础油是调合润滑油产品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般润滑油产品中基础油含量在75-98重量%间,因此,基础油是影响润滑油关键性能,如黏温性能、氧化安定性等的最主要因素。随着润滑油节油性能和环保性能指标的提高,要求调合润滑油的基础油具有更好的黏温性能和抗氧化安定性能。黏度指数(ViscosityIndex,VI)是目前世界上通用的用来表征油品黏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指标,黏度指数越高,表明该油品随着温度变化的黏度变化幅度越小,黏温性能越好。氧化安定性是表示石油烃类稳定性的指标,指石油烃在一定温度下,并且在具有一定压力的氧气和铜催化剂的存在下,测定达到规定的压力降所需要的时间,即为该油品的氧化安定性,一般采用旋转氧弹法测得。
一般而言,链烷烃、环烷烃和芳烃的黏温性能和氧化安定性能依次降低,但由于正构烷烃的凝点较高,会影响其低温性能,不是润滑油基础油的理想组分,因此,具有低凝点的异构烷烃是润滑油基础油的最佳组分。石油馏分经加氢裂化-异构脱蜡流程生产的基础油黏度指数较高,是目前高黏度指数基础油的主要生产工艺。该工艺中加氢裂化的主要目的是将石油馏分中的芳烃加氢饱和、并开环,但由于需要保留具有一定碳数的烷烃,该过程的裂化苛刻度不宜过高,而且环烷烃裂化开环的难度要高于芳环加氢饱和并开环的难度。因此,加氢裂化尾油(重组分)中仍含有一定量的环烷烃,该工艺生产的基础油黏度指数一般在115-130之间。由于环烷烃的存在,进一步提高该工艺生产基础油的黏度指数难度很大。
分离加氢裂化尾油或异构脱蜡方法生产的基础油中的环烷烃,是进一步提高基础油黏度指数的关键。目前,异构烷烃与环烷烃的分离技术主要集中在对低碳数(如C8-C12)的分离方面,且多采用萃取精馏方法分离,如2103年3月出版第41卷第3期《化学工程》中萃取精馏分离D40溶剂油中C8-C12异构烷烃论文公开了采用环丁砜、临苯二甲酸二甲酯或三甘醇作为萃取溶剂,经萃取精馏方法分离原料中的异构烷烃,来实现异构烷烃与环烷烃的分离。但是该方法仅局限于分离沸点较低的低碳数烷烃,而不适用于碳数大于20,沸点与溶剂沸点相近的润滑油基础油中异构烷烃与环烷烃的分离。因此,需开发可分离较高碳数的异构烷烃与环烷烃的分离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生产润滑油基础油时存在的产品中环烷烃含量较高,基础油黏度指数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润滑油基础油和环烷基油的生产方法,能同时生产高黏度指数基础油和富含环烷烃的低倾点油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润滑油基础油和环烷基油的生产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将原料油与溶剂的混合物进行降温过滤,得到含溶剂固态烃和液态烃溶液,所述原料油为含有异构烷烃与环烷烃的混合物,去除溶剂后分别得到富含异构烷烃的低温固相和富含环烷烃的低温液相;
在过滤温度下,所述溶剂的折光率与原料油中液态组分与溶剂的混合物的折光率的比值为0.95-1,优选为0.97-0.9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091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