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碳酸亚烷基酯废弃物处理的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76599.6 | 申请日: | 2017-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786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戈军伟;何文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7C27/02 | 分类号: | C07C27/02;C07C3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酸亚烷基酯 废弃物处理 处理工艺 催化转化 废弃物 非均相催化剂 工业生产过程 分离工艺 高效转化 快速分离 生产过程 真空分离 装置运行 耦合分离 低沸点 高沸点 可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废弃物处理工艺,主要解决碳酸亚烷基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的处理难题。所述工艺为碳酸亚烷基酯催化转化处理工艺耦合分离工艺。所述催化转化处理工艺采用了均相或非均相催化剂,所述分离工艺采用了真空分离单元。该废弃物处理工艺可将高沸点废弃物高效转化为低沸点工业品后进行快速分离,产品质量和装置运行稳定,可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的碳酸亚烷基酯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催化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碳酸亚烷酯例如碳酸亚乙酯和碳酸亚丙酯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有机化工原料,在工业中广泛用作溶剂和稀释剂。碳酸亚烷基酯可用作纺织、印刷、高分子合成及电 化学方面的溶剂,也可作为化妆品和药物的原料以及相应二元醇的中间体。工业上碳 酸亚烷酯一般是通过二氧化碳与相应的环氧烷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而制得。已发现 的许多催化剂对此反应有催化效果,如过渡金属配合物、主族元素配合物、季铵盐、 季鏻盐和碱金属盐、离子液体、超临界二氧化碳等催化体系。工业上也多采用此类均 相催化剂。然而,由于均相催化剂的存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固体或高粘 度液体废弃物,包含催化剂、未完全分离碳酸亚烷酯、多元醇及其他杂质。这类废弃 物由于沸点高、粘度高,直接处理成本很高,通常直接做焚烧、掩埋或做为低价值粗 品处理,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之一旨在提供高效和经济的碳酸亚烷酯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催化处理 工艺。本发明对这类废弃物进行催化预处理,降低废液粘度后进行再分离,使得分离 能在更低温度下快速进行,同时能够将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得到高价值产物,具有良 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具有良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的碳酸亚烷基酯生产工艺中的废弃物处理工艺,包括废弃物中碳酸亚烷基酯催化反应过程和反应产物分离过程。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催化反应过程具体实现为:均相或非均相催化剂将废弃物中碳酸亚烷基酯与反应原料进行催化反应,得到沸点低于碳酸亚烷基酯的反应产物。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催化反应过程中,与废弃物中碳酸亚烷基酯反应的反应原料为水、甲醇、乙醇、丙醇、或异丙醇中的一种或几种。
上述技术方案中,废弃物中碳酸亚烷酯与反应原料的摩尔比为1:0.8~10。较为优选地,为1:1~5。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碳酸亚烷基酯包括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氯化碳酸丙烯酯中的一种或几种,其在废弃物中的质量含量为1~99%。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催化反应过程所使用的催化剂包括均相催化剂或非均相催化剂,所述均相催化剂包括酸碱催化材料。较为优选地,所述非均相催化剂包括金属 氧化物、分子筛、树脂、或负载于树脂的酸性催化剂。较为优选地,所述酸碱催化材 料为氢氧化物、碳酸盐、季铵盐、季鏻盐、碱金属盐、或离子液体中的一种或几种。
上述技术方案中,催化反应过程的反应温度为30-200℃。较为优选地,反应温度为40-150℃。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分离过程包括至少一个减压精馏单元,对对未反应的反应原料、未反应的废弃物、反应产物进行分离。较为优选地,包括1-4个减压精馏单 元。特别优选地,为2-3个。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分离过程为独立单元间歇进料或与催化反应过程连续运行。
上述技术方案中,分离过程中减压精馏单元操作压力为-0.1-0MPa,减压精馏单元操作温度为30-180℃。较为优选地,减压精馏单元操作温度为40-1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765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