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建筑层间隔板的建筑板材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74546.0 | 申请日: | 2017-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620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6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晓军 |
主分类号: | E04B5/02 | 分类号: | E04B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72750***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建筑 间隔 板材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房屋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房屋整体快速搭建中使用的用于建筑层间隔板的建筑板材。
背景技术
现有传统的建筑材料多由砖、瓦、沙、石、灰及钢筋、各类保温装饰材料组成。在进行整体建筑时,现场由人工施工逐步建造完成。传统建筑的板材多采用烧结孔砖、烧结空心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等,外侧粘贴保温或外墙夹心保温或外墙外保温的方法。以上建筑结构和施工方法的缺陷在于:现场施工不环保,施工周期长,受气候环境因素制约,且施工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提供一种新的建筑板材,这种建筑板材采用工厂预制生产方式,通过网笼框架结构连接件可实现现场快速安装,从而改变现有建筑的搭建方式,有效克服传统建筑施工周期长,运输施工成本高,以及加工、施工不环保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建筑层间隔板的建筑板材,所述建筑板材包括三层结构,分别为:一第一板、一陶粒玄武岩纤维混凝土板和一第二板;其中,所述陶粒玄武岩纤维混凝土板中内嵌一用于连接多个所述建筑板材的网笼框架结构。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建筑板材,能够改变现有建筑的搭建方式,有效克服传统建筑施工周期长,运输施工成本高,以及加工、施工不环保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建筑板材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建筑板材的另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建筑板材中网笼框架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建筑板材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网笼框架结构用作穿线管材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多块建筑板材间通过龙马楔进行连接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若干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元素)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建筑板材可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建筑层间隔板,尤其是可同时作为建筑上层的地板和建筑下层的顶板,并取代现有传统建筑的层间隔板结构。
图4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建筑板材20的立体示意图。图1是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建筑板材20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示出了从图4所示的建筑板材20进行垂直纵切所形成的一个剖面。图2是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建筑板材20的另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示出了从图4所示的建筑板材20进行水平横切所形成的另一个剖面。
如图1、2、4所示,该建筑板材20至少包括三层结构,从建筑结构顺序分别为:第一板4、陶粒玄武岩纤维混凝土板3和第二板5。其中,如图1、2中虚线所示,该陶粒玄武岩纤维混凝土板3中在建筑板材20生产过程中内嵌一用于连接多个建筑板材20的网笼框架结构10(连接框架结构)。图3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建筑板材中一种网笼框架结构10的示意图。
下面,结合图1-4所示分别介绍建筑板材20中各结构组成的详细特征。
1、第一板4
在传统建筑材料中,构建层间隔板时非常费工费时。但是利用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建筑板材20,该第一板4用于建筑间隔板所间隔开的两层建筑中上层的地面板,其在建筑板材20的制作过程中在工厂中预制,大大提高了建筑效率。该第一板1可以起到增加受力性能的装饰作用和/或加固作用等。
在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该第一板4可以实现为硅酸钙板,其具体材质可以是以无机矿物纤维或纤维素纤维等松散短纤维为增强材料,以硅质-钙质材料为主体的胶结材料。该胶结材料经制浆成型,在高温高压和蒸汽中加速固化反应,形成硅酸钙胶凝体而制成板材。该硅酸钙板厚度可以为4-20mm。
硅酸钙板具有防火、防水、防潮、隔音、防蛀虫等优点。具体地,硅酸钙板在发生火灾时,板材不会燃烧,也不会产生有毒烟雾。硅酸钙板有极好的防水性能,在高湿度的地方仍能保持性能的稳定,不会膨胀或变形。硅酸钙板强度高,6mm厚板材的强度大大超过9.5mm厚的普通纸面石膏板。硅酸钙板有良好的隔热保温性能,10mm厚隔墙的隔热保温性能明显优于普通砖墙的效果,同时具有很好的隔音效果。
在本申请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该第一板4还可以实现为PVC板。
在本申请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该第一板4还可以实现为地面装饰瓷砖材料板,主要起到装饰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晓军,未经王晓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745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