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热炉炉管烧裂的预警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65511.0 | 申请日: | 2017-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681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刚;贾学五;刘静如;张帆;张晨;费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23N5/24 | 分类号: | F23N5/24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1 | 代理人: | 张惠明 |
地址: | 26607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炉炉管 预警 炉膛 被加热介质 多参数 报警 氧气含量降低 报警判断 流量降低 可用 氧气 增设 监控 滞后 发现 联合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热炉炉管烧裂的预警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操作滞后、发现不及时而导致的安全性较差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一种加热炉炉管烧裂的预警方法,在DCS现有报警设置的基础上,增设一套多参数联合监控的报警设置,所述多参数包括氧气含量、炉膛温度和被加热介质流量;当氧气含量降低至0.5‑1.5%,炉膛温度上升10‑50℃,并且被加热介质流量降低时,DCS给出报警判断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可用于加热炉炉管烧裂的预警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热炉炉管烧裂的预警方法。
背景技术
近几年石油化工加热炉事故频发,由于炉管泄漏导致的生产事故常有发生,工业上对于大型加热炉一般装有工业电视系统,炉管一旦发生泄漏能够及时发现,小型加热炉在炉管泄漏初期只会引起部分参数波动,如炉温升高、氧含量降低、被加热介质流量降低等,通过加热炉自动调节或内操的手动调节某些参数能够恢复正常,但加热炉不能平稳运行,内操此时会通知外操进行现场巡查,内操可以通过烟筒冒黑烟或观火孔观察可以发现事故,但此时距离炉管漏料已经时间较长,容易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通过分析加热炉在发生漏料事故前后的氧含量、可燃气用量、炉膛温度、炉膛负压、被加热介质流量等参数变化可以发现是有规律可循的。但内操在操作过程中仅会对达到报警值的某一参数单独调控,这样操作有一定的滞后性,尤其当泄漏发生后没有及时发现,此时单参数调控很容易导致后果进一步扩大,引发更严重的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操作滞后、发现不及时而导致的安全性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加热炉炉管烧裂的预警方法。该方法具有操作不滞后、发现及时、安全性好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加热炉炉管烧裂的预警方法,在DCS(分布式控制系统)现有报警设置的基础上,增设一套多参数联合监控的报警设置,所述多参数包括氧气含量、炉膛温度和被加热介质流量;当氧气含量降低至0.5-1.5%,炉膛温度上升10-50℃,并且被加热介质流量降低时,DCS给出报警判断。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的氧气含量、炉膛温度和被加热介质流量中,只有1-2个参数发生波动时,不会触发各自的报警设置,当3个参数同时达到预警值时,DCS报警。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操作人员在接到报警后需要及时查看和调整加热炉现状。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操作人员查看和调整加热炉现状时,要降低加热炉负荷,并进行现场查看,做好紧急停加热炉的准备。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如果炉管未发生漏料,根据炉膛燃烧情况,调节烟道挡板、配风、燃料气用量将加热炉参数调节正常,如果炉管发生漏料,紧急停炉。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给出报警判断时,控制计算机上出现报警提示框,同时启动声光报警。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参数联合监控的报警设置内存有包括氧气含量、炉膛温度和炉膛压力的历史数据以及3个参数之间的关系公式。
加热炉在炉管烧裂后,由于被加热介质在炉内发生燃烧,导致炉温升高、氧含量降低、被加热介质流量降低参数波动,中控DCS目前只设定单一参数的报警值。本发明通过近几年炉管漏料事故的调查分析,得到事故发生前氧含量、可燃气用量、炉膛温度、炉膛负压、炉膛温度、被加热介质流量等参数变化规律,提前告知内操和外操采取措施,为加热炉安全平稳运行争取宝贵的反应时间。本专利针对化工加热炉炉管漏料的参数波动进行了分析,提出一种多参数预警的方法,有效弥补了现有报警设置的不足,安全性好,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阐述,但不仅限于本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655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