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顺行降主动脉球囊阻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31900.1 | 申请日: | 2017-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505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发明(设计)人: | 陆方林;郑玲和;李毅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健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12 | 分类号: | A61B1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顺行降 主动脉 阻断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顺行降主动脉球囊阻断器,包括球囊、球囊导管、内芯和转向结构,所述内芯设置在所述球囊导管中,所述球囊的近端与所述球囊导管的远端部分密封连接,所述球囊的远端与所述内芯的远端部分密封连接,所述球囊导管的内壁与所述内芯的外壁之间限定的腔体与所述球囊的内腔流体连通,所述内芯上设置有转向结构,所述内芯通过手柄与所述球囊导管的近端连接。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转向结构动态调节球囊的位置和方向,以达到最佳的阻断主动脉回血目的,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很好的阻断主动脉回血,为胸主动脉瘤及胸主动脉夹层手术提供保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顺行降主动脉球囊阻断器。
背景技术
胸主动脉瘤是由于动脉中层囊性坏死或退行性病变、动脉硬化、细菌或真菌感染、创伤等原因造成的主动脉一处或多处向外膨出,出现像“瘤子一样”改变的病症。在美国,每年有超过10万人患动脉瘤疾病,一旦动脉瘤破裂,存活率只有15%。胸主动脉瘤的患病率占主动脉瘤的20.3%-37%,而降主动脉为其最易发部位。长期以来,手术修补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选择性胸主动脉瘤切除术的早期存活率在90%-95%,在未行外科治疗的胸主动脉瘤患者1、3、5年的生存率分别是65%、36%和20%,但该类手术条件要求较高,需不断地为手术创造有利的条件,以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胸主动脉瘤及胸主动脉夹层手术常需在深低温停循环条件下手术,尤其在行主动脉弓部操作时,为方便手术操作,必须停循环以保证术野无血。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较低温度的条件下,停循环的安全时间已达到将近一个小时,但由于长时间的深低温及停循环会造成机体脏器的损害而引发机体脏器功能障碍,仍然是这类手术存在较高风险的主要原因。通过优化手术操作步骤,尽可能缩短停循环时间来降低手术风险,是广大外科医生长期以来关注的重点。在中国专利201420557945.9中,公开了一种主动脉封堵球囊导管,所述导管包括导管体和设置于导管体上的球囊,所述导管体为双腔管体,双腔管体为导丝管腔和注水管腔;导管体尾端设有导丝口和注水孔,引导钢丝通过导丝口进入导丝管腔,引导导管进入血管。该装置采用一个规格的球囊进行封堵主动脉,通过引导钢丝将球囊导管插入血管,利用球囊阻断回血的设计。该装置需通过钢丝的引导调节,待球囊导管放置好,球囊调整于合适位置后拔出钢丝并封闭导丝口。在该设计中很难将球囊调节至合适的位置,在放置好球囊后拔出引导钢丝及密封导丝口,整个过程难以达到最佳阻断回血的效果。目前临床上还没有用于胸主动脉瘤及胸主动脉夹层等手术过程中的可调节的专用双球囊阻断器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顺行降主动脉球囊阻断器装置,有效地解决阻断主动脉回血的技术问题,该发明能在手术操作时动态调整球囊的位置和方向,使球囊停留在手术中期望的位置及方向,利用双球囊有效地阻断主动脉回血,在手术过程中可操作性强,显著简化手术复杂度,给手术提供便利。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顺行降主动脉球囊阻断器,包括球囊、球囊导管和内芯,所述内芯沿轴向设置在所述球囊导管内,所述球囊的近端与所述球囊导管的远端密封连接,所述球囊的远端与所述内芯的远端密封连接,所述球囊导管的内壁与所述内芯的外壁之间限定的腔体与所述球囊的内腔流体连通,所述内芯上设置有转向结构,所述内芯通过手柄与所述球囊导管的近端连接。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实现: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球囊包括远端球囊和近端球囊,所述远端球囊的远端与所述内芯的远端密封连接。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球囊为哑铃型。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近端球囊和远端球囊为椭球形,或者所述近端球囊和远端球囊均由两端的锥段和中间的直段组成。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完全充盈时,所述远端球囊的最大直径与所述近端球囊的最大直径不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健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健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319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