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细胞培养装置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08643.X | 申请日: | 201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232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赵蒲;李丹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M3/04 | 分类号: | C12M3/04;C12M1/00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赵嬛嬛 |
地址: | 110169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细胞培养 装置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细胞培养装置及其应用,该装置包括培养箱,盖合在所述培养箱上的培养盖,以及与所述培养盖可拆卸连接的载玻片支架;所述载玻片支架为空心半圆柱体结构,所述空心半圆柱体结构内侧设有多层用于插接载玻片的凹槽,相邻层凹槽之间的间距为一个载玻片的厚度,并且每层凹槽插接两个载玻片;所述空心半圆柱体结构外侧设有若干个透气孔槽。该装置优选应用于多种细胞的共培养。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细胞共培养方法,包括:将两种以上不同细胞分别接种于载玻片上,待细胞贴壁;将载玻片支架和培养盖连接后,将载玻片插接在载玻片支架的凹槽中;培养箱中加入培养基,并手持培养盖将插好载玻片的载玻片支架垂直放入培养箱中进行细胞的共培养。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仪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细胞培养装置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细胞培养技术是目前体外实验中最常用的方法。由于单层细胞培养不能完全模拟多细胞相互作用的体内环境、细胞趋向单一化,因而无法探讨多细胞间的相互关系,更不能满足研究者的需求。细胞共培养技术能弥补单层细胞培养的缺陷,有利于构建更接近人体状态的体外生理或病理模型。细胞共培养又称为复合培养或混合培养,是指将2种或2种以上细胞放在同一培养系统中培养。目前,细胞共培养方法主要包括直接接触共培养、间接接触共培养和三维细胞共培养,其中间接共培养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细胞分别接种于不同的载体上,然后将这两种载体置于同一培养环境之中,使不同种类的细胞共用同一种培养体系而不直接接触。其原理是在共培养体系中一种细胞对另一种细胞的影响是通过旁分泌的细胞因子相互作用。
间接共培养分为条件培养基共培养法、“爬片式”共培养法、嵌入式细胞共培养法(Transwell小室)、其他间接接触共培养方法。本发明是在“爬片式”共培养法的理论基础上设计完成。“爬片式”共培养法是将细胞先接种在处理后的玻片上,待细胞贴壁后,以一定比例放入另一种细胞的培养皿中与其共培养。但这种方法操作时需要在玻片上先滴蜡再种细胞,同时还需要六孔板、35mm共聚焦培养皿以及蜡烛,操作过程较为繁琐且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细胞培养装置及其应用,能简化培养的操作流程且能降低成本,还可多组共培养同时进行。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细胞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箱,盖合在所述培养箱上的培养盖,以及与所述培养盖可拆卸连接的载玻片支架;所述载玻片支架为空心半圆柱体结构,所述空心半圆柱体结构内侧设有多层用于插接载玻片的凹槽,相邻层凹槽之间的间距为一个载玻片的厚度,并且每层凹槽插接两个载玻片;所述空心半圆柱体结构外侧设有若干个透气孔槽。
进一步地,所述培养盖上设有卡槽,所述载玻片支架顶部设有卡块,所述培养盖和所述载玻片支架通过所述卡槽和所述卡块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培养盖内侧设有顶块,所述顶块用于保证所述培养盖和所述培养箱盖合时之间留有缝隙。
进一步地,所述载玻片支架采用聚苯乙烯材料制成。
所述细胞培养装置优选应用于多种细胞的共培养。
一种细胞共培养方法,是采用上述细胞培养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两种以上的不同细胞分别接种于载玻片上,待细胞贴壁;
(2)将载玻片支架和培养盖连接后,将步骤(1)的载玻片插接在载玻片支架的凹槽中;
(3)培养箱中加入培养基,并手持培养盖将插好载玻片的载玻片支架垂直放入培养箱中进行细胞的共培养;
(4)共培养结束后,手持培养盖从培养箱中取出载玻片支架,抽出载玻片,并分离培养盖和载玻片支架进行清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0864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