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棒材轧线自动化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05922.0 | 申请日: | 201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059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王洪开;廖能;张建文;黄加俊;陈建明;彭志明;麦吉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德胜集团钒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5 | 分类号: | G05B19/05 |
代理公司: | 成都市集智汇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37 | 代理人: | 李华,温黎娟 |
地址: | 6149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棒材轧线 自动化 控制系统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工业生产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棒材轧线自动化控制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钢铁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冶金工业的自动化程度是衡量国家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在钢材的总产量里面,除一部分采用铸造、锻造等生产加工外,约95%以上均要经过不同种类的轧制环节。因此,提高棒材轧线中轧制工艺的生产效率是提高钢材总产量的关键,而目前的棒材轧线中轧制工艺仍采用人工对其进行操作,工作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棒材轧线自动化控制系统和方法,其通过在棒材轧线的轧制工艺中进入自动化控制系统,减少人工操作步骤,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提高钢材总产量。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棒材轧线自动化控制系统,包括:主轧机传动单元及控制单元;其中,所述主轧机传动单元设置有至少一个传感器,所述控制单元设置有热锯PLC、输出模块、输入模块及调节模块,所述输入模块、热锯PLC、调节模块及输出模块通过DP导线依次相连,其中,所述传感器用于采集主轧机现场工作数据,所述热锯PLC根据预存的标准控制模型控制调节模块对采集数据进行处理运算。
优选的,所述传感器包括倾角传感器、旋转编码器、位置传感器、测距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或高压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热锯PLC包括配电柜及CPU模块,所述配电柜数量为多个,每个配电柜内都设置有PLC和电源模块。
优选的,所述调节模块与所述多个PLC通过DP总线传输的级联方式。
优选的,所述调节模块包括活套调节器及微张力调节器。
优选的,所述自动化控制系统还包括监控单元,所述监控单元通过以太网口与所述控制单元互相连接,共享数据。
优选的,所述自动化控制系统还包括执行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及执行单元通过DP总线相连,执行单元的另一侧与主轧机通过DP总线相连,所述执行单元根据控制单元输出信号对主轧机进行相关操作。
一种采用上述控制系统对轧制进行智能控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主轧机传动单元中的传感器采集主轧机的现场工作数据,并及时将所采集的数据传输至控制单元;
2)所述控制单元根据预存的标准控制模型对采集数据进行及处理运算,同时将传感器采集数据和调节运算结果输出至监控单元;
3)在所述监控单元上根据所述采集数据和调节运算结果作出是否进行调节操作的判定,当需要进行相关调节操作时生成操作确认信号,并反馈回控制单元;
4)所述控制单元在接收到操作确认信号时,启动控制单元内的调节模块进行调节;
5)调节过程完成后,所述控制单元输出信号至执行单元,使执行单元对主轧机完成相关操作动作。
本申请提供一种棒材轧线自动化控制系统,包括:主轧机传动单元及控制单元;其中,所述主轧机传动单元设置有至少一个传感器,所述控制单元设置有热锯PLC、输出模块、输入模块及调节模块,所述输入模块、热锯PLC、调节模块及输出模块通过DP导线依次相连,其中,所述传感器用于采集主轧机现场工作数据,所述热锯PLC根据预存的标准控制模型控制调节模块对采集数据进行处理运算。
随着连轧工艺的完善,人工操作无法做到在整个生产线上实现连续化,而自动化控制过程却使得连续化生产成为可能甚至成为现实,其不但使生产效率、产量得以提高,而且促使轧钢生产的规模不断扩大。自动化控制过程的引入,相对老式轧机对主轧机传动速度、角度等数据有了更高的需求,因此,本申请中提出主轧机传动单元设置有至少一个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包括倾角传感器、旋转编码器、位置传感器、测距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或高压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传感器用于采集主轧机传动单元的传动速度、温度、角度等数据,并将所采集数据传输至与主轧机通过DP总线相连的控制单元,并由控制单元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发出调节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德胜集团钒钛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德胜集团钒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059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