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子设备机箱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93124.0 | 申请日: | 2017-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083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周建国;张志勇;张志远;郭建;王锋;徐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敏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H05K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力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11504 | 代理人: | 王鸿远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信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设备 机箱 | ||
本发明属于电子信息设备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机箱。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机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安装于该机箱内的安装背板、多个风冷装置以及分别对应安装于该安装背板左、右两侧的多个第一散热板和多个第二散热板;各所述第一散热板呈间隔设置,相应的,各所述第二散热板也呈间隔设置。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两个呈空间交错设置的散热风道的电子设备机箱,解决不统一的散热风道会带来散热风道窜风的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信息设备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机箱。
背景技术
目前的电子设备,如通信设备,随着更高速率的以太网标准化,以太网端口速率从GE(Gigabit Ethernet,千兆比特以太网)演进到10GE、40GE和 100GE,因此由此带来对以太网交换设备提出了更高的带宽和密度要求,要求以太网交换设备支持更高速率的serdes(并串行与串并行转换器)链路。
传统的以太网交换设备一般基于3.125Gbps/6.25Gbps速率的串行器/ 解串器(serdes)搭建系统,支持千兆以太网(Gigabit Ethernet,GE)。新型的10GE、40GE和100GE以太网标准发布后,为了提升物理链路的利用率, serdes速率都演进到10.3Gbps,同时平滑过渡升级到25Gbps。因此要求以太网设备能基于10.3Gbps及25Gbps的链路来构建系统。
在支持10.3Gbps及25Gbps的链路时,对系统的端到端的走线长度是有严格要求的,否则整个链路的工作是不稳定的,因此传统的大型以太网设备在支持高速链路时,由于在安装背板上的走线太长,导致端到端的serdes链路太长,差损太大,链路无法正常的工作,特别是在高温环境下,太长的链路工作时的状态是非常不稳定的。
基于这种现状,为了更好的支持高速链路,以太网设备逐渐的采用了一种正交架构,所谓正交架构就是采用一种正交连接器,分别直接互联以太网线卡和交换线卡,使得高速链路走线减小到零,这样端到端的高速链路最短,差损最小,整个系统的高速链路工作稳定。(传统方案是中间带安装背板,通过安装背板进行中间互连)
对于正交架构,虽然减小了链路的走线长度,提升了系统的带宽(传统单槽位最大480G,采用正交架构后可以做到1T-2T,甚至达到4T),但同时也带来极高的热耗,系统的散热由传统的单槽位200W,一下上升到800w-1200W,甚至更高。特别是在特定情况下如:数据中心设备严格要求前进风、后出风的散热风道。这给整系统散热带来非常大的挑战。
传统技术中的散热方案,均为左进风、右出风或右进风、左出风结合上进风、下出风或下进风、下出风,采用相互垂直的散热风道,这种不统一的散热风道会带来散热风道窜风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设备散热的效率,导致设备功耗增加,设备可靠性低。同时单槽位能够满足的最大功耗在300W左右。远远无法满足目前高功耗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两个呈空间交错设置的散热风道的电子设备机箱,解决不统一的散热风道会带来散热风道窜风的现象。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机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安装于该机箱内的安装背板、多个风冷装置以及分别对应安装于该安装背板左、右两侧的多个第一散热板和多个第二散热板;各所述第一散热板呈间隔设置,相应的,各所述第二散热板也呈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散热板右端连接所述安装背板左侧,所述第一散热板左、前、后三端均连接所述机箱内壁,所述第二散热板左端连接所述安装背板右侧,所述第二散热板右端连接所述机箱内壁;相邻两所述第一散热板之间间隔形成第一散热风道,相邻两所述第二散热板之间间隔形成第二散热风道;所述第一散热风道与所述第二散热风道呈空间交错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敏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敏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931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