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近岸区V型洋流发电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86200.8 | 申请日: | 2017-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4206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洪占勇;崔堃;翟华;郭世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9/00 | 分类号: | E02B9/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4 | 代理人: | 丁瑞瑞 |
地址: | 230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体框架 洋流发电场 发电设备 向下延伸 水平固定 水平状态 产业化 顶端处 规模化 稳固柱 沉板 底端 脚处 矩体 液面 发电厂 水面 海上 安置 环保 建设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近岸区V型洋流发电场装置,其包括呈V型排列布局的多个单体框架。V型的顶端处安置一个单体框架且此单体框架内不放置发电设备。V型两条边上相邻的两个单体框架之间相互连接,V型两条边上的每个单体框架能放置一台发电设备。V型每条边上设置从单体框架处向下延伸的至少一根稳固柱。每个单体框架底面上设置向下延伸的至少一根入泥腿脚,每个单体框架呈矩体结构且底端位于液面下、顶端位于水面上,每个单体框架水平固定且底面上在设置入泥腿脚处设置呈水平状态的阻沉板。本发明结构简单,稳定可靠,实用性强;为在海上建设产业化、规模化洋流发电厂提供了可行性的保障;并且投入少,环保耐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在近海岸洋流水域安装多个洋流发电设备的场所,尤其涉及一种近岸区V型洋流发电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世界上海洋蓝色能源的开发方兴未艾,特别是洋流发电领域更是百家争鸣,尽管洋流发电的方式方法各种各样,但是其在海上的固定方法都不尽如意,很难达到建设产业化、规模化发电厂的要求,即便国外已经有了一些规模化的洋流发电,但其投入成本之大,令人望而止步。
发明内容
针对不同水域的水深不同,本发明提供一种能提高洋流发电装置稳定性的近岸区V型洋流发电场装置,其为可在海上洋流水域安装多个洋流发电设备的场所。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一种近岸区V型洋流发电场装置,其包括呈V型排列布局的多个单体框架,V型的顶端处安置一个单体框架且此单体框架内不放置发电设备,V型两条边上相邻的两个单体框架之间相互连接;V型两条边上的每个单体框架能放置一台发电设备,V型每条边上设置从单体框架处向下延伸的至少一根稳固柱;每个单体框架底面上设置向下延伸的至少一根入泥腿脚,每个单体框架呈矩体结构且底端位于液面下、顶端位于水面上,每个单体框架水平固定且底面上在设置入泥腿脚处设置呈水平状态的阻沉板。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每根稳固柱固定相邻的两个单体框架。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V型每条边上凡是相邻的两个单体框架之间均设置至少一根稳固柱。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每个单体框架底面上的各个拐角处均设置向下延伸的一根入泥腿脚。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每个单体框架的相对两侧设置至少一根斜拉杆。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阻沉板的周边向上凸出而中部向下凹陷。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单体框架采用工字钢或水泥制件制成。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单体框架的迎流面安装防护网,所述防护网能通过自动卷起实现所述防护网的提升。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各个单体框架的两侧往下加上若干浮仓,且浮仓的安装位置处于整个发电场的外侧沿梁上。
进一步地,每两个单体框架的浮仓呈对角线安装,整个发电场装置的场区的浮仓成轴对称排列。
本发明的近岸区V型洋流发电场装置,其结构简单,后期人工维护保养较为方便,稳定可靠,实用性强,完全依靠自身结构特点保持发电场的稳定性,大规模发电对海洋环境和生物无任何副作用,为在海上建设产业化、规模化洋流发电厂提供了可行性的保障;并且投入建设成本少,环保耐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近岸区V型洋流发电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近岸区V型洋流发电场装置的单体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近岸区V型洋流发电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862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