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接型IGBT串联模块化电压源换流器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71981.3 | 申请日: | 2017-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819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徐云飞;黄杰;任西周;周哲;张淆雨;雷晰;李卫国;乔光尧;康伟;曾洪涛;石秋雨;孙海江;刘婷婷;陈明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483 | 分类号: | H02M7/483;H02M7/5387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2209 北京市昌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接型 igbt 串联 模块化 电压 换流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压接型IGBT串联模块化电压源换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SM模块、第二SM模块和控制模块;
所述第一SM模块和第二SM模块串联;
所述第一SM模块和第二SM模块均包括n个串联的子sm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为时间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子sm模块的开通关断;
所述压接型IGBT串联模块化电压源换流器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一:设定m,mn;
步骤二:以控制模块预设的时间间隔轮流开通关断第一SM和第二SM中所有的子sm模块;其中,首先第一SM模块中子sm模块同时开通的数量保持m,第二SM模块中子sm模块同时开通的数量由m先增加到n再减少到m,步长为1;然后第二SM模块中子sm模块同时开通的数量保持m,第一SM模块中子sm模块同时开通的数量由m先增加到n再减少到m,步长为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接型IGBT串联模块化电压源换流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直流输入电源Udc1、直流输入电源Udc2、输入电容C1、输入电容C2、电阻R和电感L;
所述直流输入电源Udc1的负极分别与直流输入电源Udc2的正极和电阻R一端相连并接地,电阻R另一端与电感L的一端相连,电感L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SM模块的一端和第二SM模块的一端相连,第一SM模块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直流输入电源Udc1的正极和输入电容C1的正极相连,第二SM模块的另一端分别与直流输入电源Udc2的负极和输入电容C2的负极相连,所述输入电容C2的正极分别与输入电容C1的负极和电阻R一端相连并接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接型IGBT串联模块化电压源换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子sm模块包括电容C和多个串联的IGBT模块,所述电容C与所述多个串联的IGBT模块并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压接型IGBT串联模块化电压源换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IGBT模块包括IGBT、二极管、电容、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
所述电容与第一电阻串联形成CR串联支路;
IGBT和二极管并联形成IGBT器件;
所述CR串联支路分别与IGBT器件和第二电阻并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压接型IGBT串联模块化电压源换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IGBT为压接型IGBT。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压接型IGBT串联模块化电压源换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n=7,所述IGBT模块的数量为4;包括:第一IGBT模块、第二IGBT模块、第三IGBT模块、第四IGBT模块;
所述第一IGBT模块、第二IGBT模块、第三IGBT模块和第四IGBT模块依次串联后与所述电容C并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压接型IGBT串联模块化电压源换流器,其特征在于,子sm模块的电压取值范围为2.6kV-3.5kV。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接型IGBT串联模块化电压源换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m的取值为其中表示向上取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接型IGBT串联模块化电压源换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还包括:通过测量电感L两端的电压UL,计算子sm模块的平均电压UAV和直流输入电源电压Udc。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压接型IGBT串联模块化电压源换流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子sm模块的平均电压UAV如下式所示:
其中,a表示第一SM模块中子sm模块同时开通的个数,b表示第二SM模块中子sm模块同时开通的个数,UL为电感L两端的电压;
所述直流输入电源电压Udc如下式所示:
Udc=Udc1+Udc2=UAV(a+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7198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