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乙炔氢氯化的高分散度微固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57643.4 | 申请日: | 2017-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974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李武斌;张彬;王良栋;何家明;梁丹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重力科技环保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31/30 | 分类号: | B01J31/30;C07C17/08;C07C2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2 | 代理人: | 韩炜 |
地址: | 554001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乙炔 氯化 分散度 微固汞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乙炔氢氯化高分散度微固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催化剂以煤粉、石油焦、三聚氰胺、吡咯甲醛、六甲基磷酰三胺为原料制备载体,以氯化汞为主催化成分,氯化铯、氯化钴和氯化铟为催化助剂,氯化镧为抗还原剂,盐酸为竞争吸附剂,采用超声分散分步浸渍‑微波干燥的方法制备。该催化剂具有氯化汞含量低、分散度高、抗还原效果好、催化转化率高、固汞效果好、成本低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工催化剂,特别是一种乙炔氢氯化的高分散度微固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氯乙烯生产的生产技术主要有:乙烷法、乙烯法和乙炔法,我国受“多煤、少气、贫油”的资源结构的制约,氯乙烯的生产主要以乙炔法为主,该工艺流程相对简单、但含汞催化剂危害人体健康、污染环境。2014年,我国现有聚氯乙烯生产企业89家,其中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企业76家,PVC总产能2389万吨,其中电石法总产能为1989万吨,约占PVC总产能83%。
年1月,环境保护部下发《关于加强电石法生产聚氯乙烯及相关行业汞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15年底,电石法聚氯乙烯行业低汞触媒普及率达到100%;2013年10月10日,在日本举行的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主办的《水俣公约》外交全权大会上,包括中国在内的92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签署《水俣公约》,携手控制和减少全球汞排放。所以,微固汞催化剂的研发对于PVC行业的发展及汞减排都有重要意义。
乙炔与氯化氢催化反应使用过程中,造成催化剂性能差的主要原因为:①热失活,即氯化汞升华;氯化汞为分子晶体,常温时微量挥发,100℃时变得十分明显,而使用过程中反应温度一般为100-170℃,若使用载体吸附值较低,会导致催化剂因氯化汞大量升华而失活,即固汞效果差。②化学失活,即氯化汞被乙炔还原为氯化亚汞和汞单质。③分散度低,由于竞争吸附剂的选择和制备工艺的控制不当,氯化汞以分子团的形式吸附在载体表面,部分氯化汞未与载体有效吸附,未发挥催化作用。因此,现有的催化剂存在氯化汞含量高、分散度较低、抗还原效果差、催化转化率低、固汞效果差及成本高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乙炔氢氯化的高分散度微固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催化剂具有氯化汞含量低、分散度高、抗还原效果好、催化转化率高、固汞效果好及成本低的优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乙炔氢氯化的高分散度微固汞催化剂,该催化剂采用主催化活性组分氯化汞、协同催化助剂氯化铯、氯化钴及氯化铟、抗还原剂氯化镧和载体制备。
一种乙炔氢氯化的高分散度微固汞催化剂,所述催化剂,按重量份计:采用氯化汞0.5-4份,氯化铯0.62-4.96份,氯化钴0.6-4.87份,氯化铟1.22-9.78份,氯化镧0.45-3.62份,载体72.77-96.61份制成。
前述的一种乙炔氢氯化的高分散度微固汞催化剂中,所述氯化汞、氯化铯、氯化钴、氯化铟和氯化镧的物质的量比为1:2:2:3:1。
前述的一种乙炔氢氯化的高分散度微固汞催化剂中,所述载体是由煤粉、石油焦、三聚氰胺、吡咯甲醛为原料,按照质量比为10:1:0.5:0.75,在170℃条件下搅拌加工,经过造粒、炭化、活化、漂洗和干燥制得。
一种乙炔氢氯化的高分散度微固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制备:
(a)将氯化汞、氯化铯、氯化钴、氯化铟和氯化镧加入常规用量的盐酸溶液中,得A品;
(b)使用A品对载体进行浸渍,得B品;
(c)对B品进行干燥,将盐酸挥发,得乙炔氢氯化的高分散度微固汞催化剂。
前述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步骤(a)中,A品PH≤4。
前述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步骤(b)中使用A品对载体进行浸渍,是将A品均分成3~4份,在真空条件下对载体进行分步超声浸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重力科技环保有限公司,未经贵州重力科技环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576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