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聚氰胺树脂鞣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36023.2 | 申请日: | 2017-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635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发明(设计)人: | 曹国华;孙桂龙;高维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安吉德机电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4C3/22 | 分类号: | C14C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滑春生 |
地址: | 226600 江苏省南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聚 树脂 鞣剂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聚氰胺树脂鞣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经过配制亚硫酸氢钠溶液、配制尿素溶液、缩合反应和干燥步骤完成树脂鞣剂的制备。其优点在于:本发明通过在缩合反应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分散剂,促进了甲醛和三聚氰胺的反应,提高了反应效率;通过加入过量的亚硫酸氢钠与物料中的游离甲醛发生反应,除去了产品中的游离甲醛,使产品更加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皮革化学品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聚氰胺树脂鞣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皮革作为一种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于防护服、沙发、家具、室内装潢、飞机和汽车内装饰及坐垫等领域。毛皮的鞣制直接影响皮革的质量,因此鞣剂的研制已成为皮革生产中的重点研究项目。
鞣剂通常分为:树脂鞣剂、酚类鞣剂、金属鞣剂、稠环化合物鞣剂。其中酚类鞣剂填充性能好,但渗透能力差,很容易造成裂面。三聚氰胺树脂鞣剂,亦称为树脂鞣剂D,是一种阴离子复鞣剂,易溶于水,能与各种阴离子复鞣剂、染料和助剂相容。该类树脂在皮革化工领域被广泛应用于复鞣填充工序,尤其是对较软的区域有特别明显的填充效果,能解决皮革丰满度不够、弹性差、皮革松面等一系列问题。树脂鞣剂D漂白作用不明显,皮革经它处理后在染色时可得到非常均匀的色调,牛巴革与反绒革经本品处理后会有更好的绒面。
传统的三聚氰胺树脂鞣剂的制备方法是首先三聚氰胺与甲醛反应生成羟甲基三聚氰胺;然后羟甲基三聚氰胺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缩合反应,在缩合反应中,用甲酸调节物料的pH值为7.5-9.5即可制备完成。此方法工艺流程简单,但制备得到的皮革具有非常高的游离甲醛含量,其数值远大于欧盟皮革技术规范要求和国标GB20400-2006中规定的数值。因此不适用于皮革行业的应用要求。而目前市面上销售的三聚氰胺类复鞣剂绝大部分也都存在使制得的皮革内游离甲醛含量过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环保、无污染、工艺流程简单、复鞣效果好的三聚氰胺树脂鞣剂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三聚氰胺树脂鞣剂的制备方法,其创新点在于:经过配制亚硫酸氢钠溶液、配制尿素溶液、缩合反应和干燥步骤完成树脂鞣剂的制备,具体步骤如下:
(1)配制亚硫酸氢钠溶液:在溶解釜中加入225-235kg水,开启搅拌,从人孔加入130-136kg焦亚硫酸酸,搅拌至完全溶解;
(2)配制尿素溶液:在另一溶解釜中加入60-70kg水,开启搅拌,升温至50℃,从人孔加入75-85kg尿素,搅拌至完全溶解;
(3)缩合反应:将上述配制好的亚硫酸氢钠溶液转入缩合釜内,开启搅拌,在缩合釜中加入229-239kg甲醛,甲醛加入完毕后,从人孔加入200-250kg的分散剂和41.6-43.4kg三聚氰胺,将缩合釜内温度升温到90℃,并在此温度下保温反应2h,保温结束后,将上述尿素溶液全部转入缩合釜内,然后将釜内温度调整至80℃,在此温度下保温反应3h,保温结束后,滴加63.6-66.4kg32%液碱,然后将缩合釜内温度调节至55-60℃,从人孔加入49-51kg亚硫酸钠,并在此温度下保温1h,然后加入5-10kg甲酸,调节缩合物内物料,过滤除去杂质,滤液转入到半成品槽;
(4)干燥:上述半成品槽内的物料经泵输送至压力式喷雾干燥塔,喷雾干燥,产品经二次旋风分离进入料仓,完成树脂鞣剂的制备。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缩合釜加热时夹套温度不超过100℃。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喷雾干燥塔进风温度为270-290℃,出风温度为120-13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通过在缩合反应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分散剂,促进了甲醛和三聚氰胺的反应,提高了反应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安吉德机电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海安吉德机电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360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