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复合板坯生产大单重、特厚钢板的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03642.1 | 申请日: | 2017-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602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肖金刚;李建立;刘左东;于健;杨献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肖金刚 |
主分类号: | C21C7/076 | 分类号: | C21C7/076;C21C7/10;C21D1/28;C21D8/02;B21B1/38;B21B37/7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板 生产 大单重 钢板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多次复合板坯生产大单重、特厚钢板的配方和工艺,它属于钢板的制备技术领域。制备的钢板的厚度达到500mm、单重达70吨,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转炉冶炼→精炼→真空处理→连铸→复合→加热→轧制→缓冷→探伤→切割→再复合→加热→轧制→缓冷→探伤→切割→正火→切割取样→检验→入库。本发明方法生产的大单重、特厚钢板具有强韧性匹配良好,钢质纯净致密性能均匀,抗层状撕裂性能优良。本工艺生产的钢板尺寸公差能满足执行标准。内部质量良好,复合区域超声波探伤达到锻件产品水平;生产的钢板综合性能优良,包括抗拉和屈服强度、低温冲击韧性和厚度方向抗层状撕裂性能达到或超过正常轧制工艺水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复合板坯生产大单重特厚钢板的工艺,属于钢板的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大单重大厚度钢板主要是应用于结构法兰及排放等要求其内部质量高、厚度大、单重大还要求低温冲击等性能。目前这种大厚度大单重国内主要依靠锻造生产,成本较高、工期较长、成材率低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快节奏的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复合板坯生产大单重特厚钢板的工艺。
本发明中一种多复合板坯生产大单重特厚钢板的工艺步骤为:制备的钢板的厚度达到500mm、单重达70吨,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转炉冶炼→精炼→真空处理→连铸→复合→加热→轧制→缓冷→探伤→切割→再复合→加热→轧制→缓冷→探伤→切割→正火→切割取样→检验→入库。
所述的一种多复合板坯生产大单重特厚钢板的工艺步骤详述为:
①、保证钢质的纯净度,包括转炉出钢下渣渣层厚度为≤50mm;精炼过程加强还原渣控制:∑FeO+MnO在0.5-1.0%,R=3.0~4.0,白渣保持时间在20-25分钟;
②钢水经真空处理,减少钢中气体含量。在真空度66Pa以下进行真空脱气,保持时间大于10min;
③喂硅钙线,改变夹杂物形态;
④板坯下线后必须及时入坑缓冷,消除组织及热应力,缓冷时间在40-50小时;
⑤板坯复合:采用真空复合技术进行两复合或三复合,并采用超声波探伤确定熔合带宽度,确保复合效果;第一次复合轧制的切割尺寸要保证二次复合轧制时少展宽或不展宽纵轧到底;
⑥加热工艺:复合坯入炉闷钢2-3小时,然后采用低速烧钢至800℃、升温速度控制≤120℃/h,保温3-4小时,最高加热温度为1240-1260℃,保温时间1.0-1.2min/mm,并采用高烧低保加热工艺,出钢前2小时降低炉温度20℃,有利于板坯表面氧化铁皮的脱落;
⑦轧制工艺,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始阶段,轧制前3道次不得大于5 %,不得用立辊挤边。第二阶段为奥氏体再结晶阶段,采用高温低速大压下工艺,轧制温度为950℃-1150℃,单道次最大压下量为40mm-60mm,第三阶段为奥氏体非结晶轧制,轧制温度为≤900℃,累计压下率50%以上;
⑧钢板下线温度不低于500℃,下线后入坑缓冷,缓冷时间在48-50小时;
⑨正火工艺处理,钢板探伤合格后做好标识,进行正火,升温速度不超过180℃/小时,正火温度900-910℃,保温时间1.8分/mm,出炉空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工艺生产的钢板尺寸公差能满足执行标准。内部质量良好,复合区域超声波探伤达到锻件产品水平。钢板综合性能优良,包括抗拉和屈服强度、低温冲击韧性和厚度方向抗层状撕裂性能达到或超过正常轧制工艺水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生产的钢板的化学成分的标准及内控要求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中生产的钢板的机械性能要求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肖金刚,未经肖金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036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