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物理随机码调制的BOCDA分布式光纤传感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86999.3 | 申请日: | 2017-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4356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8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忠;王亚辉;张明江;刘毅;王云才;冯昌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D5/353 | 分类号: | G01D5/353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曹一杰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物理 随机 调制 bocda 分布式 光纤 传感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基于物理随机码调制的BOCDA分布式光纤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布式反馈半导体激光器(1)、电光相位调制器(2)、物理随机码发生器(3)、第一光隔离器(4)、1×2光纤耦合器(5)、高速电光调制器(6)、微波信号源(7)、可变光延迟线(8)、第一光放大器(9)、光扰偏器(10)、第二光隔离器(11)、传感光纤(12)、第二光放大器(13)、光环行器(14)、可调谐光滤波器(15)、光功率探测计(16);
其中,分布式反馈半导体激光器(1)的输出端与电光相位调制器(2)的光纤输入端连接;物理随机码发生器(3)的输出端通过高频同轴电缆与电光相位调制器(2)的射频输入端连接;电光相位调制器(2)的光纤输出端与第一光隔离器(4)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光隔离器(4)的输出端与1×2光纤耦合器(5)的输入端连接;1×2光纤耦合器(5)的第一个输出端与高速电光调制器(6)的光纤输入端连接;微波信号源(7)的射频输出端通过高频同轴电缆与高速电光调制器(6)的射频输入端连接;高速电光调制器(6)的光纤输出端通过单模光纤跳线与可变光延迟线(8)的输入端连接;可变光延迟线(8)的输出端通过单模光纤跳线与第一光放大器(9)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光放大器(9)的输出端通过单模光纤跳线与光扰偏器(10)的输入端连接;光扰偏器(10)的输出端通过单模光纤跳线与第二光隔离器(11)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光隔离器(11)的输出端与传感光纤(12)一端连接;传感光纤(12)的另一端与光环行器(14)的反射端连接;1×2光纤耦合器(5)的第二个输出端通过单模光纤跳线与第二光放大器(13)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光放大器(13)的输出端通过单模光纤跳线与光环行器(14)的输入端连接;光环行器(14)的输出端与可调谐光滤波器(15)的输入端连接;可调谐光滤波器(15)的输出端通过单模光纤跳线与光功率探测计(16)连接。
2.一种基于物理随机码调制的BOCDA分布式光纤传感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实现,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分布式反馈半导体激光器(1)输出窄线宽单频连续激光,并入射到电光相位调制器(2);物理随机码发生器(3)产生高、低二进制电平的真随机码信号,并将此信号输入到电光相位调制器(2)射频输入端,对输入激光进行相位调制;经物理随机码调制相位后的激光从电光相位调制器(2)输出,入射到第一光隔离器(4);通过第一光隔离器(4)后,光信号入射到1×2光纤耦合器(5),通过1×2光纤耦合器(5)分为两路:一路作为探测光,另一路作为泵浦光;探测光入射到高速电光调制器(6),其中高速电光调制器(6)被微波信号源(7)输出的正弦信号调制,使得探测光产生中心频率的偏移,频移量接近于传感光纤(12)的布里渊频移;经高速电光调制器(6)移频后的光信号输入到可变光延迟线(8),并通过可变光延迟线(8)调节探测光的光程,然后入射到第一光放大器(9);通过第一光放大器(9)对探测光进行放大,补偿可变光延迟线(8)引起的光信号损耗,然后入射到光扰偏器(10);经光扰偏器(10)输出后入射到第二光隔离器(11);经第二光隔离器(11)输出后,探测光注入传感光纤(12)一端,传感光纤(12)另一端与光环行器(14)反射端连接;另一路泵浦光入射到第二光放大器(13),经第二光放大器(13)放大后输出至光环行器(14)的输入端;相向传输的探测光与泵浦光在传感光纤(12)中的某一位置处相遇,与此同时发生受激布里渊放大作用,放大后的探测光信号经光环行器(14)环行后进入可调谐光滤波器(15),滤除无用信号,只保留探测光;将滤出的探测光信号接入光功率探测计(16);通过对微波信号源(7)进行扫频,由此记录下不同信号频率下探测光信号的平均光功率,从而获得探测光和泵浦光在传感光纤(12)相遇位置处的布里渊增益谱;由于布里渊频移量与温度或应变的线性关系,可以获得传感光纤(12)中该相遇位置处的温度或应变信息;通过可变光延迟线(8)可以调节探测光的光程,使得探测光和泵浦光在传感光纤(12)中的不同位置处发生受激布里渊放大作用,由此得到传感光纤(12)中任意位置处的温度或应变信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物理随机码调制的BOCDA分布式光纤传感方法,其特征在于,传感光纤(12)采用G652单模光纤或G655单模光纤,其长度为200k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8699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