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铁固废物智能处置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68822.0 | 申请日: | 2017-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8520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郑君;倪晓明;李志;肖仕长;罗宝龙;雍海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赛迪热工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1/02 | 分类号: | C22B1/02;C22B1/242;C21B5/00;C21C5/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廖曦 |
地址: | 401122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铁 钢铁厂 转炉 处置系统 配料工序 输出工序 废产品 均质化 转底炉 分时 冷压 废物 钢铁工业 含锌物料 绿色生产 物料输送 需求信息 循环利用 冶金领域 有效推动 智能调配 烧结 智能 原燃料 资源化 资源利用 废钢 脱硫 锌矿 高炉 预测 | ||
本发明属于冶金领域,涉及一种含铁固废物智能处置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柔性配料工序、均质化工序、冷压块工序、转底炉工序及分时输出工序,根据含铁固废的铁、锌、硫含量情况及各工序的状态智能调配,由柔性配料工序负责配料,由均质化工序、冷压块工序、转底炉工序负责处置,由分时输出工序负责向烧结、高炉及转炉区域的物料输送,根据钢铁厂使用的原燃料信息、固废产生的信息、固废产品的需求信息综合预测钢铁厂锌负荷,指导钢铁厂高含锌矿和高含锌废钢的配入量,增加低价高含锌物料使用量,控制转炉用固废产品硫含量,降低转炉脱硫负担提高钢铁厂含铁固废资源利用的深度,有效推动钢铁工业绿色生产,实现含铁固废厂资源化高效循环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领域,涉及一种含铁固废物智能处置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钢铁企业每年产生大量的尘泥,其总量占到粗钢产量的约10%,2016年粗钢产量8亿吨,尘泥含量约8000万吨,这其中约3000万吨属于含锌尘泥,如高炉瓦斯灰/泥、电炉粉尘、转炉尘泥等,含有锌、铅、硫等杂质,粗钢循环利用会因锌、铅等在高炉内挥发、富集,在高炉炉身上部形成结瘤,影响高炉的正常操作,缩短炉衬寿命。硫含量过多进入转炉,会增加脱硫工序任务,严重的会影响钢材质量。随着高质量矿石资源的短缺和炼钢使用镀锌废钢量的增加,粉尘中的含锌量不断上升,钢铁厂锌负荷过大的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如何实现钢铁厂锌平衡是摆在眼前的一大难题。同时,钢铁冶炼产生的尘泥中含有大量的铁、碳资源,怎样资源化高效利用也非常重要。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为了解决钢铁厂锌负荷过大影响高炉正常操作以及钢铁冶炼产生的尘泥中含有大量未利用铁、碳资源的问题,提供一种含铁固废物智能处置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含铁固废物智能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输入层、配料层、预处理层、输出层和终处理层,输入层将物料分为粉尘与粘结剂混合层、污泥与粘结剂混合层以及粉尘与污泥混合层,配料层为对物料集中配料的柔性配料工序,预处理层包括对物料进行分类处理的转底炉工序、冷压块工序和均质化工序,输出层为分时段将预处理后物料输出的分时输出工序,终处理层包括对物料进行分别处理的烧结、高炉和转炉。
进一步,粉尘与粘结剂混合层与柔性配料工序之间设置有气力输送装置,污泥与粘结剂混合层与柔性配料工序之间设置有输送泵,粉尘与污泥混合层与柔性配料工序之间设置常规输送设备。
进一步,还包括智能处置系统,智能处置系统为PLC控制系统,PLC控制系统与柔性配料工序、均质化工序、冷压块工序、转底炉工序及分时输出工序连接,用于采集物料相关数据信息、物料调度、配料以及物料的分时输送工作。
进一步,智能处置系统外接钢铁厂原料输入信息、各单元含铁固废产生信息、各单元含铁固废产品需求信息和各单元含铁固废处理工序信息。
进一步,智能处置系统设置有人机交互界面,人机交互界面上显示有工序状态信息。
一种含铁固废物智能处置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根据智能处置系统上的智能分析系统预先获得的钢铁厂原料输入信息、各单元含铁固废产生信息、各单元含铁固废产品需求信息和各单元含铁固废处理工序信息,将接下来一段时间内含铁固废的铁、锌、碳、硫进行综合分析,并预测锌负荷趋势曲线,根据该锌负荷趋势曲线能够初步预测高炉的耐材寿命以及高炉是否能够顺利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赛迪热工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赛迪热工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688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