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调光投影成像膜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61567.7 | 申请日: | 2017-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793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付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3B21/60 | 分类号: | G03B21/6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6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光 投影 成像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调光投影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调光投影成像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投影显示中常用投影幕作为显示载体,常规的投影幕均为不透明形态,所以常见的投影幕均安装在墙体上或者使用可升降的投影幕,由此带来了安装条件限制和使用上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调光投影成像膜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在透明投影膜面层上设置电控调光膜基层,通过控制装置使得投影膜在透明和不透明之间的转换,使得薄膜具有显示投影画面和不显示投影画面两种状态,实现了背景透明可视和投影显示内容可视的双重性能,可调光投影成像膜可满足商业展示环境中对透明透光、投影成像自动随需求切换的展示需求。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要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调光投影成像膜,包括调光膜基层和投影膜面层,所述调光膜基层和投影膜面层之间通过高分子粘合膜进行粘结,所述调光膜基层包括两层透明导电ITO薄膜层,所述两层透明导电ITO薄膜层之间包覆高分子液晶混合层,所述投影膜面层采用PE与玻珠纤维球共混制成。
优选的,所述调光膜基层的厚度为0.75~1.0mm。
优选的,所述高分子粘合膜采用成分为PE或PET的薄膜且厚度为0.15~0.3mm。
调光膜作为基材,采用包含了两层透明导电ITO薄膜层,两层薄膜层之间包覆高分子液晶混合层,并通过固化稳定得到的调光膜产品;投影膜则采用玻珠纤维球共混PE制成的投影成像薄膜;上述两者通过高分子粘合膜进行粘结,最终成为具有投影显示、调光双重特性的调光投影膜。
一种可调光投影成像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调光膜基层的制作,
将两层透明导电ITO薄膜层之间包覆高分子液晶混合层,并通过固化稳定,制成厚度为0.75~1.0mm的调光膜基层,该调光膜基层在断电条件下呈现乳白色,通电时为无色透明,且其开态透光率不低于75%,关态透光率不大于2%;
S2:投影膜面层的制作,
将PE与30-60μm的玻珠纤维球按照重量5:1~6:1的比例共混,在30℃室温下使用800-1000转/分钟的转速搅拌30分钟,之后通过挤出吹塑工艺制得表面具有玻珠漫反射特性的投影膜面层;
S3:调光膜基层和投影膜面层的粘合,
在10万级无尘环境下,剥离调光膜基层的表面覆膜,在其上粘合高分子粘合膜,之后用刮板手工去除气泡;之后在高分子粘合膜之上覆盖投影膜面层,用同样的工艺去除气泡;将压合好的三合一膜静置30分钟,即可得到可调光投影成像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调光投影成像膜及其制备方法,采用透明玻珠纤维球与PE共混,通过挤出吹塑工艺制得表面漫反射性能优异的投影膜,产品的视角、亮度一致性接近常规投影幕,提高了使用性能;高分子粘合膜采用高透明度,具备PE、PET粘合特性的粘接材料制备,不改变调光膜及投影膜的柔性、硬度等特性,可用于曲面投影等特殊使用场合。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调光膜基层,2、投影膜面层,3、高分子粘合膜。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可调光投影成像膜,包括调光膜基层1和投影膜面层2,所述调光膜基层1和投影膜面层2之间通过高分子粘合膜3进行粘结,所述调光膜基层1包括两层透明导电ITO薄膜层,所述两层透明导电ITO薄膜层之间包覆高分子液晶混合层,所述投影膜面层2采用PE与玻珠纤维球共混制成。
优选的,所述调光膜基层1的厚度为0.75~1.0mm。
优选的,所述高分子粘合膜3采用成分为PE的薄膜且厚度为0.15~0.3mm。
一种可调光投影成像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调光膜基层1的制作,
将两层透明导电ITO薄膜层之间包覆高分子液晶混合层,并通过固化稳定,制成厚度为0.75mm的调光膜基层1,该调光膜基层1在断电条件下呈现乳白色,通电时为无色透明,且其开态透光率不低于75%,关态透光率不大于2%;
S2:投影膜面层2的制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615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