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咪唑功能化的聚丁二炔探针试纸及用前述探针检测卵巢癌标记物浓度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51314.1 | 申请日: | 2017-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556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艾可龙;王颖;逯乐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1/78 | 分类号: | G01N21/78;G01N21/31 |
代理公司: | 长春菁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2210 | 代理人: | 南小平 |
地址: | 130022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咪唑 功能 聚丁二炔 探针 试纸 前述 检测 卵巢癌 标记 浓度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咪唑功能化的聚丁二炔探针试纸及用前述探针检测卵巢癌标记物浓度的方法,属于卵巢癌的检测领域。本发明利用聚丁二炔纳米薄膜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结合卵巢癌特异性靶标溶血磷脂酸的特性,设计出咪唑功能化的聚丁二炔纳米探针,通过LPA诱导PDA探针颜色的变化,实现对LPA检测分析,进而开发出相应的咪唑功能化的聚丁二炔探针试纸。本发明提供的咪唑功能化的聚丁二炔探针试纸,能够实现对卵巢癌快速、灵敏、经济和准确地诊断。本发明提供的用咪唑功能化的聚丁二炔探针检测卵巢癌标记物浓度的方法,首次实现通过咪唑功能化的聚丁二炔探针紫外可见光吸收谱的变化测得样品的LPA浓度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卵巢癌的检测,具体涉及一种咪唑功能化的聚丁二炔探针试纸及用前述探针检测卵巢癌标记物浓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卵巢癌的死亡率高居妇科癌症首位,超过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之和,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最大疾患。由于卵巢癌早期缺少症状,即使有症状也不特异,筛查的作用又有限,因此早期诊断比较困难,就诊时60%~70%已为晚期,而晚期病例又疗效不佳。因此,虽然卵巢癌的发病率低于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居妇科恶性肿瘤的第三位,但死亡率却超过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之和,高居妇科癌症首位,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最大疾患,故卵巢癌素有“沉默杀手”的恶名。如果能实现卵巢癌早期诊断,能极大地提高患者的生存概率,很大程度能够治愈。例如早期的卵巢癌如果仅限于局部,那么患者诊断后的5年生存率可以高达94%。因此实现对卵巢癌快速、灵敏、经济和准确地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对卵巢癌快速、灵敏、经济和准确地诊断的咪唑功能化的聚丁二炔探针试纸及用前述探针检测卵巢癌标记物浓度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咪唑功能化的聚丁二炔探针试纸,所述试纸用于检测卵巢癌;
包括:
试纸基底,其材料为硝酸纤维素膜材料;
设置在试纸基底一端上的吸附区,所述吸附区的材料为吸水材料,用于吸收检测过程中的水分;所述试纸基底另一端为样品区;
设置在试纸基底近中间位置的对照线;
设置在对照线右侧的测试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照线为通过在其下方沉积咪唑功能化的聚丁二炔探针和溶血磷脂酸形成的红色对照线;
所述测试线为通过在其下方沉积咪唑功能化的聚丁二炔探针形成的蓝色测试线。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咪唑功能化的聚丁二炔探针是由下述方法制备得到的:
将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和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溶解于二氯甲烷中,加入丁二炔酸(PCDA),通入氮气,搅拌过夜;过滤除去沉淀物质,蒸发溶剂,通过硅胶柱提纯得到PCDA-NHS;将1-(3-氨基丙基)咪唑(1-(3-Aminopropyl)imidazole)溶于二氯甲烷,然后加入PCDA-NHS,搅拌1-48小时,然后抽干溶剂,用硅胶树脂提纯;将提纯后的产物,加入到碘甲烷的乙腈溶液中,反应1-48小时,蒸干溶剂,得到咪唑功能化的丁二炔衍生物,再将其超声溶解在水中,紫外聚合得到咪唑功能化的聚丁二炔探针。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吸附区的横截面为长方形,宽为试纸基底宽度的三分之二,长为宽的2倍,所述吸附区的厚度为2m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吸附区的材料为海绵。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试纸基底的样品区上面还设置有吸附材料。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吸附材料的横截面为正方形,边长为试纸基底宽度的三分之二,所述吸附区的宽度为1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513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