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常规布局形式进排气管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49968.0 | 申请日: | 2017-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362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发明(设计)人: | 魏立辉;和润生;张琦;刘立坤;闫永昌;李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哈尔滨空气动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9/00 | 分类号: | G01M9/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哈科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23101 | 代理人: | 吴振刚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常规 布局 形式 排气 管路 装置 | ||
一种非常规布局形式进排气管路装置,能够用于带复杂内部管路布局设计的飞机模型进行进排气动力模拟风洞试验,包括进气道、2个压力传感器、引射器、扩散管、旁路抽吸管路、温度传感器和尾喷管,引射器、扩散管和旁路抽吸管路安装在模型内部核心支撑件内,进气道与引射器连接,引射器与扩散管连接,扩散管与旁路抽吸管路连接,旁路抽吸管路与尾喷管连接,被引射气流从进气道进入,压缩空气从引射器进入,旁路抽吸管路利用管路内外压差自由引流,进气道上安装有第一压力传感器,尾喷管上安装有第二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旁路抽吸管路上设置有流量调节孔板,本装置模拟程度高,气密性好,可操作性强,应用到进排气动力模拟风洞试验中运行稳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常规布局形式进排气管路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人们对飞机隐身性能、航程、装载空间、经济性等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飞翼布局飞机应运而生。飞翼布局是气动布局一体化设计的最佳布局,通过翼身融合来实现一体化,减小浸湿面积,提高气动效率,增大航程;与常规飞机相比较,飞翼布局取消了机身、平尾、升降舵、垂尾和方向舵等,飞机整体构成一个升力面,极大地提高了飞机的气动性能,增加了升力;飞翼布局采用高度翼身融合技术,外形光滑,又无外挂等突出物,具有良好的雷达隐身性能;飞翼布局与同量级传统布局的飞机相比较具有更轻的重量,结构重量相对较轻,增大有效装载空间且可将发动机内埋;翼身光滑连接,可大幅度减小阻力,可获得更高的升阻比和更小的燃油消耗,对提高续航时间和机动性等飞行性能极为有效,也提高了经济性;飞翼布局飞机优势明显,但在稳定性和操纵性上存在固有问题,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电传飞行控制技术的发展,人们才真正解决了飞翼布局飞机的操纵性和稳定性问题。
飞翼布局飞机的发动机和进排气管路布局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一种是机头进气,发动机安装在机身中后段内,机身尾部排气;另外一种是翼身融合体上表面两侧进气,发动机(两台或四台)对称内埋布置在机翼内,机翼后缘排气。
为了更好的保证飞机的隐身性能,飞翼布局飞机多采用进气口与翼身高度融合,大S弯进气道,尾喷管也多采用二元喷管,减少对机翼的破坏。这些结构特点对风洞试验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特别是上述第二种布局,如果采用涡轮动力模拟器(TPS)作为动力模拟装置,则难以将模型内部管路的影响与全机气动力进行很好的剥离,而常规布局的引射器式进排气管路又无法达到试验要求的进排气模拟量值。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常规布局形式进排气管路装置,能够用于带复杂内部管路布局设计的飞机模型进行进排气动力模拟风洞试验。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非常规布局形式进排气管路装置,包括进气道、2个压力传感器、引射器、扩散管、旁路抽吸管路、温度传感器和尾喷管,引射器、扩散管和旁路抽吸管路安装在模型内部核心支撑件内,进气道与引射器连接,引射器与扩散管连接,扩散管与旁路抽吸管路连接,旁路抽吸管路与尾喷管连接,被引射气流从进气道进入,压缩空气从引射器进入,旁路抽吸管路利用管路内外压差自由引流,进气道上安装有第一压力传感器,尾喷管上安装有第二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
本发明还具有如下技术特征:
1、所述的引射器横截面为长圆孔形。
2、所述的旁路抽吸管路上设置了流量调节孔板。
3、所述的引射器结构上包括外环、内环和多个拉瓦尔喷嘴,多个拉瓦尔喷嘴按阵列形式固定连接到内环上,内环固定连接在外环内腔里。
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为:本装置模拟程度高,气密性好,可操作性强,应用到进排气动力模拟风洞试验中运行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引射器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哈尔滨空气动力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哈尔滨空气动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499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