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张力机放线用导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48840.2 | 申请日: | 2017-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723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万建成;江明;彭飞;刘晨;周亚傲;杨磊;吴念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5H57/14 | 分类号: | B65H5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郭一斐;叶万东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张力 放线 导向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张力机放线用导向装置,该装置包括:支撑装置、第一限位机构、第二限位机构和至少两个并列设置的导向滚;其中,每个导向滚均与支撑装置可转动地连接,每个导向滚均用于支撑导线并引导导线通过;第一限位机构连接于支撑装置且置于各导向滚的上方,用于限制导线向上跳动;第二限位机构连接于支撑装置,用于限制导线的横向移动。本发明能够有效地增加导向装置的弯曲弧度,使得导线更平滑地沿各导向滚传送,避免导线承受较大的弯曲应力,使导线无需弯曲较大的幅度即可平稳地由各导向滚传输,即使是碳纤维导线,也能够平稳输送,避免导线的损伤,确保了导线的正常使用,也无需增加各导向滚的直径,能够满足张力机车运输高度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张力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张力机放线用导向装置。
背景技术
输电线路张力架线用张力机是在输电线路张力架线施工中通过双卷筒提供阻力矩,使导线通过双卷筒在保持一定张力下被展放的一种机械设备。参见图1,放线用导线导向装置3'是安装在张力机放线卷筒2'的进线卷筒侧,张力放线时导线盘上的导线1'由放线用导线导向装置3'导向后进入放线卷筒2',以保证进入放线卷筒2'的导线不跳槽。
参见图2至图4,张力机放线用导线导向装置包括:两个立式布置的限位滚子5'、一个主支撑导向滚子6'和一个压辊4'。其中,主支撑导向滚子6'和压辊4'均为横向布置。主支撑导向滚子6'用于支撑导线,并使导线通过;压辊4'置于主支撑导向滚子6'的上方,压辊4'用于防止导线进入放线卷筒2'时上下跳动;两个立式布置的限位滚子5'分别置于主支撑导向滚子6'的左右两侧,限位滚子5'用于防止导线的左右移动。该张力机放线用导线导向装置虽然能够确保导线平稳地输送至放线卷筒2'中,但是,由于主支撑导向滚子6'的直径较小,所以导线在经过主支撑导向滚子6'时承受较大的弯曲应力,易导致导线的损伤。尤其是碳纤维导线,其抗弯曲性能相比普通导线较差,当碳纤维导线经过主支撑导向滚子6'时,易出现碳纤维导线损伤,进而导致碳纤维导线无法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张力机放线用导向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张力机放线用导线导向装置中的主支撑导向滚子的直径较小使得导线承受弯曲应力较大易损伤导线的问题。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张力机放线用导向装置,该装置包括:支撑装置、第一限位机构、第二限位机构和至少两个并列设置的导向滚;其中,每个导向滚均与支撑装置可转动地连接,每个导向滚均用于支撑导线并引导导线通过;第一限位机构连接于支撑装置且置于各导向滚的上方,用于限制导线向上跳动;第二限位机构连接于支撑装置,用于限制导线的横向移动。
进一步地,上述张力机放线用导向装置中,支撑装置包括:支撑轴和两个并列设置的支撑板;其中,支撑轴横设且连接于两个支撑板的底部;各导向滚均置于两个支撑板之间,并且,各导向滚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板一一对应地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张力机放线用导向装置中,支撑装置包括:支撑轴、两个并列设置的支撑板和第三限位机构;其中,支撑轴横设且可转动地连接于两个支撑板的底部;各导向滚均置于两个支撑板之间,并且,各导向滚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板一一对应地转动连接;第三限位机构用于限制两个支撑板沿支撑轴在第一预设角度内转动。
进一步地,上述张力机放线用导向装置中,第三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板和限位杆;其中,每个支撑板的底部对应于支撑轴处设置有缺口,缺口的形状与支撑轴的形状相匹配,缺口与支撑轴相接触;限位板横设于两个支撑板之间,并且,限位板的两端与两个支撑板的缺口一一对应连接,限位板与支撑轴相接触,并且,限位板与支撑轴相接触处的形状与支撑轴的形状相匹配;限位板的预设位置处开设有开口,开口具有预设宽度;限位杆的一端连接于支撑轴,限位杆的另一端置于开口内。
进一步地,上述张力机放线用导向装置中,限位板对称的两个预设位置处均开设有开口,每个开口均具有预设宽度;限位杆穿设于支撑轴,限位杆的两端均置于支撑轴的外部且一一对应地置于两个开口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488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煤炭燃烧催化剂
- 下一篇:一种反渗透浓海水处理系统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