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查找电子干扰的手持终端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05855.0 | 申请日: | 2017-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176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杨军闯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希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7/345 | 分类号: | H04B17/345;H04B7/08;G01S3/16;G01S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查找 电子干扰 手持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监测领域,具体涉及查找电子干扰的手持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全国各级无线电管理机构对无线电信号的监测、测向主要是通过使用固定的大型监测站、小型监测站为主,并辅以移动监测车、可搬移监测站对某一地区进行无线电信号的监测与管理。一般大型监测站包括多幅固定天线,架设在较高的铁塔上,配备较多的接收机,使用专用机房;小型监测站一般包括1—2幅天线,架设在固定地点,使用工控机、接收机、UPS电源等设备;可搬移监测站包括一定数量的天线,使用计算机、接收机、UPS电源等,集成在一起安装在车辆上。
这些监测装置有共同的特点:携带不方便。在车辆不能到达的地方例如场馆内、高楼顶部进行监测,近场进行信号源的查找时,以上设备发挥不了作用,所以绝大多数无线电管理机构还配备了便携式无线电接收机,并使用手持测向天线,测量信号源的方向,查找不明无线电信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解决目前无线电信号监测设备过于大型化,不易随时随地监测的技术问题,目的在于提供查找电子干扰的手持终端,使高质量的无线电信号监测设备变得小巧、便携。
本发明主要通过以下方案实现:
查找电子干扰的手持终端,包括支撑手柄和测向天线,所述支撑手柄包括手持端和信号端,所述手持端固定在信号端上,所述测向天线包括信号接收器、上平板天线和下平板天线,所述上平板天线和下平板天线的大小形状相同且均为梯形板;所述上平板天线左低右高,其长度较短的底边与信号接收器的上端面连接,所述下平板线左高右低,其长度较短的底边与信号接收器的下端面连接,所述上平板天线和下平板天线的四个底边互相平行,所述支撑手柄的信号端与测向天线的信号接收器连接。在监测无线电信号时,拿起本发明,对准要监测的对象,无线电信号通过上平板天线和下平板天线,进入信号接收器,信号接收器将信号传输到所述支撑手柄的信号端。
进一步的,所述测向天线还包括信号导引板,所述信号导引板为V型板,所述信号导引板位于上平板天线和下平板天线所夹的空间内,其两条边分别与上平板天线和下平板天线的中线连接,且远离信号接收器的一端开口大于靠近信号接收器的一端。V型信号引导板具有收集信号的功能,可使更多的信号进入信号接收器。
进一步的,所述测向天线包括金属杆,所述金属杆一端连接上平板天线,另一端连接下平板天线,可以有效支撑上平板天线和下平板天线,防止设备损坏、变形。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手柄的手持端上端面设有瞄准镜,在使用设备时,通过瞄准镜瞄准特定位置,便可准确地监测特定地点的无线电信号。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所述设备包括手持终端和测向天线,支撑手柄包括手持端和信号端,手持端固定在信号端上,测向天线包括信号接收器、上平板天线和下平板天线。信号通过上平板天线和下平板天线进入信号收集器,随后进入信号端,上平板天线和下平板天线的组合可增强信号探测能力;通过手持端便可实现测向天线的便携化,可随时随地对无线电信号进行探测。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手持端,2、信号端,3、信号接收器,4、上平板天线,5、下平板天线,6、信号导引板,7、金属杆,8、电源室,9、控制扳机,10、瞄准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希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希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058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载波通信模块检测台
- 下一篇:一种SUZUKI衰落信道仿真方法及其仿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