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确定缝洞型油藏井控储量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88784.8 | 申请日: | 2017-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816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郑松青;刘中春;郑惠光;朱桂良;韩东;马翠玉;吕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49/00 | 分类号: | E21B4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何娇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确定 缝洞型 油藏 储量 方法 | ||
一种用于确定缝洞型油藏井控储量的方法,其包括:S10:对单井钻遇的储集体进行归类;S20:绘制每口油井的丁型水驱特征曲线,获取丁型水驱特征曲线的直线段部分的斜率;S30:根据每口油井所对应的斜率、每个缝洞单元的地质储量计算出每口井的井控储量。采用本发明中的方法,在对钻遇储集体分类的基础上确定单井井控储量,考虑了缝洞型油藏储集体类型多、不同类型储集体流动特征不同这一典型特征,能够为开发技术政策的制定提供更详实的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勘探开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井控储量是油田开发技术方案制定和调整的重要依据之一,其确定方法主要有静态法和动态法。静态法是利用地质模型确定单井控制储量。动态法是依据地质储量同动态数据的关系,利用动态数据反推地质储量,方法主要包括物质平衡法、递减曲线法、水驱曲线法等。
利用水驱曲线确定动态储量,童宪章等通过对25个常规中高渗透砂岩油藏的研究,建立了甲型水驱曲线直线段斜率同地质储量的关系(童宪章.油井产状和油藏动态分析[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1:39);陈元千利用相同的方法,统计了135个水驱油藏,对这一关系做了修正(康晓东,李相方,郝伟等.改进的水驱特征曲线计算地质储量方法[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4,23(3):35-37);王柏力、叶锋等通过对低渗透油田的研究统计,建立了低渗透油田地质储量的确定方法(王柏力.童式含水与采出程度关系图版的改进与应用[I],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6,25(4):62-65;叶锋.童氏图版的改进及在油藏含水率预测中的应用[J].断块油气田,2009,16(4):89-91);针对缝洞型油藏,郑松青等研究发现缝洞型油藏单元及单井动态数据满足丁型水驱曲线,直线段斜率同地质储量呈线性关系(式1),据此确定缝洞型油藏单井控制动态储量(式2)(郑松青,刘东,刘中春等.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井控储量计算[J].新疆石油地质,2015,36(1):100-103)。
式中:
Lp为累积产液量,104t;
Np为累积产油量,104t;
Wp为累积产水量,104t;
N为地质储量,104t;
A、B、m为常数。
该方法首先通过单元地质储量与地质储量的对比确定计算模型,即确定公式(2)中的系数m,然后利用该模型计算单井的控制储量。
该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采用统一的模型确定单井控制储量,没有考虑缝洞型油藏储集体类型多,不同类型储集体流动规律差异大这一典型特征。由于公式(2)中的比例系数m主要同油水两相流动规律有关,而缝洞型油藏不同类型储集体油水两相流动规律存在明显差异,采用统一的比例系数m会导致计算结果存在较大误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确定缝洞型油藏井控储量的方法,缝洞型油藏中的缝洞单元已部署油井且储量已被动用,所述方法包括:S10:对单井钻遇的储集体进行归类;S20:绘制每口油井的丁型水驱特征曲线,获取丁型水驱特征曲线的直线段部分的斜率;S30:根据每口油井所对应的斜率、每个缝洞单元的地质储量计算出每口井的井控储量。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步骤S30中,按下列步骤计算出所述井控储量:
按下列方程组计算出每类储集体的比例系数m1、m2…mc,
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887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