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阻燃功能的聚氨酯原料聚醚多元醇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88644.0 | 申请日: | 2017-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863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陈庆;曾军堂;陈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金栖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65/338 | 分类号: | C08G65/338;C08G18/50;C08J9/14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吕书桁 |
地址: | 210047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阻燃 功能 聚氨酯 原料 多元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阻燃功能的聚氨酯原料聚醚多元醇及制备方法,涉及聚氨酯阻燃剂技术领域,制备步骤如下:将纳米SiO2加入到甲苯中,超声分散20‑30min,加入硅烷偶联剂,继续超声2‑5min,转移到反应器中,在65‑75℃下搅拌反应4‑8h,离心,沉淀用无水乙醇洗涤,干燥,得改性纳米SiO2;将改性纳米SiO2加入到甲苯中,超声分散2‑5min,加入到聚醚中,在70‑80℃下搅拌反应4‑8h;向步骤S2的反应产物中加入卤素化合物,加热至80‑90℃,搅拌反应2‑4h,除去溶剂甲苯,即得改性聚醚多元醇。本发明在聚醚的一端接枝用偶联剂处理后的SiO2,另一端接枝卤素化合物,得到改性聚醚多元醇,将其作为反应原料制备聚氨酯泡沫,由于阻燃元素硅和磷的协同效应,大大提高了材料的阻燃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氨酯阻燃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阻燃功能的聚氨酯原料聚醚多元醇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氨酯(PU)泡沫塑料系目前最常用的塑料品种之一,据估计全球年需求量在500万吨左右,其中绝大部分是聚氨酯软泡和硬泡。PU泡沫材料在空气中极易燃烧,而且燃烧时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及烟尘。因此,国外对PU泡沫材料的阻燃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颁布了许多有关阻燃的法规和阻燃标准。在我国,虽然还没有建立关于PU泡沫阻燃的规定,但实际上,对用于飞机、轮船、铁路车辆、汽车、其他重要行业部件、设备及某些场所的聚氨酯泡沫,近年来都提出了阻燃要求,且很多已采用了阻燃级PU泡沫。
我国阻燃剂生产厂家有50多家,品种近50余种,但专用阻燃剂不多,常用品种20~30种。虽然我国阻燃剂的总生产能力已达15万吨,但目前我国阻燃剂的发展与国外尚有不小的差距,尤其是在阻燃剂产品的结构方面,品种少,档次低,生产企业的产量小,尚未形成大的生产规模和知名企业。
国内聚氨酯泡沫使用的阻燃剂,单一品种较多,用量大,国外复合阻燃剂的研究和使用非常活跃,相关品种也比较多。为顺应阻燃的低烟雾、低毒性、无害化的发展趋势,开发高效复合阻燃剂,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赋予PU以阻燃性有两种方法,其一是对其进行结构改性,如将异氰脲酸酯结构引入PU链中,以提高材料的炭化倾向而降低其可燃性,但这种方法的应用目前是很有限的,一般仅适合于制备硬质泡沫塑料。另一种最常用的方法是在PU配方中加入反应型或添加型阻燃剂。但添加阻燃剂法往往会引起泡沫塌泡、开裂、粉化或使其回弹等物理机械性能大幅度下降,失去了本身所具有的性能优势。反应型阻燃剂法是在生产聚氨酯软质泡沫塑料配方中加入含磷、氯、溴、硼、氮阻燃元素的多羟基化合物等反应型阻燃剂,或在聚醚多元醇结构中引入阻燃元素而获得阻燃性能,此种方法具有阻燃性能持久性好、对物理机械性能影响较小等优点。而在聚醚多元醇中引入阻燃元素的方法可使聚氨酯制品具备更高的耐热性、尺寸稳定性和强度。
硅系阻燃剂是发展较晚的阻燃剂之一,它的开发要远远晚于卤系阻燃剂及磷系阻燃剂,但它可使阻燃复合材料拥有优异的阻燃性能、良好的加工性和满意的力学性能,特别是对环境友好而备受人们重视。作为一类新型的高分子阻燃剂,它具有高效、无毒、低烟、防滴落、无污染等优点,用作实际的阻燃时,其用量较少,从而对产品物理机械性能影响小,是无卤阻燃剂的发展趋势之一。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阻燃功能的聚氨酯原料聚醚多元醇及制备方法,将制得的改性聚醚多元醇作为反应原料制备的聚氨酯泡沫比常规聚氨酯泡沫具有更好的阻燃性能。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具有阻燃功能的聚氨酯原料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S1、将纳米SiO2加入到甲苯中,超声分散20-30min,加入硅烷偶联剂,继续超声2-5min,转移到反应器中,在65-75℃下搅拌反应4-8h,离心,沉淀用无水乙醇洗涤,干燥,得改性纳米SiO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金栖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金栖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886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