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多排扭杆的导弹翼面折叠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88556.0 | 申请日: | 2017-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898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5 |
发明(设计)人: | 叶建国;欧盛泽;吕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航天风华精密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2B10/14 | 分类号: | F42B10/14 |
代理公司: | 贵州派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谷庆红 |
地址: | 550009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多排扭杆 导弹 折叠 机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多排扭杆的导弹翼面折叠机构,包括支臂、外翼、后盖、中空状主动轴、中空状从动轴以及扭杆,从动轴按线性阵列布置于外翼上,主动轴和从动轴上均设有齿轮,主动轴与支臂连接,从动轴外侧面与外翼连接,相邻两个齿轮互相啮合,扭杆分别套装于主动轴、从动轴内,扭杆的一端分别与主动轴、从动轴连接,扭杆的另一端与后盖连接,后盖安装于外翼上;使用本发明的导弹翼面折叠机构,当导弹放置于发射筒或发射架上,由于导弹受约束产生的约束力转换为弹性势能,并分配于多条扭杆中储存,当导弹翼面折叠机构展开时,扭杆内储存的弹性势能再集中释放,增大了导弹翼面折叠机构整体的展开扭矩,使弹翼可靠展开,确保导弹以高速正常飞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军事装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多排扭杆的导弹翼面折叠机构。
背景技术
导弹是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由制导系统引导、控制其飞行弹道,将战斗部导向并摧毁目标的武器,属于精确制导武器,具有射程远、速度快、精度高、威力大等特点,目前,世界各国均非常重视发展导弹技术,导弹的质量和外形尺寸反映了导弹的制造技术水平,随着导弹技术的发展,为了减小导弹外形尺寸,折叠弹翼在导弹中广泛应用,这种折叠弹翼能够缩小导弹发射筒的横向尺寸,为发射筒和导弹朝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创造了条件,折叠弹翼的工作原理是当导弹处于发射筒内或发射架上时,使弹翼的一部分或全部进行折叠,并加以约束,而当导弹飞离发射筒或发射架后,弹翼的折叠部分即迅速接触约束,自动展开到预定位置上,并要求具有承受足够动、静载荷的能力,以确保导弹的正常飞行,现有技术中,导弹折叠弹翼常应用于地对空导弹、空对空导弹等多种类型的导弹上,一般使用单根扭杆作为扭转弹性部件,当导弹约束在发射筒或发射架上时,扭杆将导弹的约束力转换为扭转弹性势能储存于扭杆内,待导弹飞离发射筒或发射架时,弹性势能释放,从而使弹翼自动展开,以地对空导弹为例,由于弹体出筒速度较小,折叠弹翼随着导弹飞行出筒后的展开过程中所受的气动阻力较小,折叠弹翼一般使用单根扭杆即可保证弹翼在规定的时间内展开,然而,若是将这种折叠弹翼用于空对空导弹时,由于空对空导弹的飞行速度很高,导弹发射后所受到的气流阻力很大,仅仅依靠一根扭杆储存的弹性势能无法克服气流阻力使弹翼可靠地展开,若要增大扭杆所能储存的弹性势能的容量,则需要增大扭杆的直径和长度,体积的增大不利于扭杆的安装,并使扭杆的刚度降低,当扭杆扭转达到或超过极限角度时,则会造成扭杆的破坏断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多排扭杆的导弹翼面折叠机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多排扭杆的导弹翼面折叠机构,包括支臂、外翼、后盖、中空状主动轴、中空状从动轴以及扭杆,所述从动轴按线性阵列布置于所述外翼上,所述主动轴和从动轴上均设有齿轮,所述主动轴与所述支臂连接,所述从动轴外侧面与所述外翼连接,相邻两个齿轮互相啮合,所述扭杆分别套装于主动轴、从动轴内,扭杆的一端分别与主动轴、从动轴连接,扭杆的另一端与后盖连接,后盖安装于所述外翼上。
所述扭杆两端分别设有矩形夹持头。
所述夹持头使用紧定螺钉将所述夹持头固定于所述主动轴或从动轴的外周面上。
所述齿轮套装于所述主动轴或从动轴上,所述齿轮使用紧定螺钉将所述齿轮固定于所述主动轴或从动轴的外周面上。
所述齿轮与所述主动轴或从动轴是一体结构。
所述导弹翼面折叠机构还包括锁定装置。
所述锁定装置包括套筒、限位销、弹簧、限位筒,套筒固定安装于所述支臂内,限位筒安装于所述支臂的侧面,限位销套装于限位筒内,弹簧的一端与套筒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限位销连接。
所述导弹翼面折叠机构还包括衬套,该衬套分别套装于所述主动轴或从动轴上,并分别使用紧定螺钉将衬套固定于与所述齿轮相接近的位置。
所述扭杆数量是4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航天风华精密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贵州航天风华精密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885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漏洞的检测方法、装置和系统
- 下一篇:一种身份切换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