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绞股蓝中提取纯化绞股蓝皂苷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87907.6 | 申请日: | 2017-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655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康市宝杰植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J17/00 | 分类号: | C07J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25000 陕西省安康***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绞股蓝 提取纯化 皂苷 浓缩 回收有机溶剂 正丁醇萃取液 提取液过滤 中小型企业 技术获得 降低生产 设备要求 液液萃取 乙醇提取 正丁醇层 高纯度 浓缩液 正丁醇 无色 萃取 生产工艺 生产成本 饱和 药材 合并 生产 | ||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从绞股蓝中提取纯化绞股蓝皂苷的方法,将绞股蓝净药材粗粹,乙醇提取,提取液过滤浓缩至无醇;将浓缩液加入饱和正丁醇反复萃取至正丁醇层无色为止,合并正丁醇萃取液,浓缩至无醇干燥,与此同时回收有机溶剂。本发明中工艺简单、技术合理、经济适用,通过提取与液液萃取相结合技术获得高纯度的产品,是一种适应中小型企业生产,降低生产设备要求,提高提取率,减少生产成本的生产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天然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及纯化,具体指一种从绞股蓝原料中提取纯化绞股蓝皂苷的方法。
背景技术
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又名七叶胆、五叶参、七叶参等,是葫芦科绞股蓝属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尼泊尔、緬甸、中南半岛、马来西亚、菲律宾、朝鲜和日本等地区,在我国分布于西南地区,其中以云南分布最广、资源最丰富、种类最多,多数分布于海拔1000~2000m。
绞股蓝多为苦含甘,咀嚼清爽,全草可入药,素有“南方人参”“不老长寿药草”之称,2002年被国家卫生部列为保健品名单,为第一批保健品原料目录之一。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绞股蓝无毒副作用,经临床试验证明,其对传染性肝炎、肾盂肾炎、慢性支气管炎、胃肠炎等有一定的疗效,并具有显著降血脂、降血糖、平衡血压、抗癌、抗疲劳、抗缺氧、抗热、抗衰老、促进细胞新陈代谢、强壮补益、提高免疫功能、镇痛、催眠的作用;绞股蓝总皂甙片作为药品已上市多年,用于高血脂症,见有心悸气短、胸闷肢麻、眩晕头痛、健忘耳鸣、自汗乏力或脘腹胀满等心脾气虚,痰阻血瘀者。
绞股蓝含有皂苷、黄酮、多糖、维生素、菇类、有机酸、生物碱、蛋白质等有效成分。绞股蓝皂苷是绞股蓝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目前已分离出绞股蓝皂苷有84种,毒理研究表明绞股蓝皂苷无毒性,同时还有美容、减肥、增进食欲等保健功能,可做成保健食品、保健茶、饮料、食品附加剂等系列滋补健康品。
绞股蓝皂苷的常规提取方法有浸溃法、渗漉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索氏提取法,以及近年来研究和开发的超声提取法、微波提取、酶辅助提取、超临界流体萃取等新技术。目前在皂苷的规模化生产中采用的基本上是常规提取工艺,该方法操作简单,设备要求低。关于绞股蓝总苷提取分离方法的研究和改进,目前报道的“大孔吸附树脂法”,即将药材水提液过滤,滤液通过大孔吸附树脂柱,再依次用不同浓度的有机试剂洗脱,制得绞股蓝总苷。此法绞股蓝皂苷的提取工艺复杂、得率较低约3~5%,生产成本高。
为了最大限度提取并保持绞股蓝的有效成分,保证绞股蓝药材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经济效率,因此提出一种从绞股蓝中提取纯化绞股蓝皂苷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工艺流程短、皂苷得率高、纯度高的从绞股蓝中提取纯化绞股蓝皂苷的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工艺技术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1)将绞股蓝净原料粗碎;
2)加入为70%的乙醇6~8倍量提取溶剂80~85℃进行回流提取3次,每次2小时;
3)在真空压力为-0.07~-0.095Mpa的条件下浓缩至比重为1.25~1.30;
4)加入饱和正丁醇萃取至正丁醇层无色;
5)合并萃取液回收浓缩至无纯减压干燥超微粉碎粉120目粉,得绞股蓝皂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只采用了一次提取和一次萃取,即达到纯化效果,其损失小且增大了绞股蓝总苷的收率,使提取物的收率提高50%以上;减少了制备绞股蓝总苷的纯化时间,从而极大地缩短了生产周期;减少了提取绞股蓝总苷的溶剂用量,降低生产成本;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有利于大规模产业化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康市宝杰植化有限公司,未经安康市宝杰植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879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