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多孔性涂层的微型针及其制造方法及微型针贴片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64703.0 | 申请日: | 2017-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171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金奎晩 | 申请(专利权)人: | 庆北大学校产学协力团 |
主分类号: | A61M37/00 | 分类号: | A61M37/00;A61B10/02;A61L31/10;A61L31/14;A61L3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青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11384 | 代理人: | 郑青松 |
地址: | 韩国大***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多孔 涂层 微型 及其 制造 方法 针贴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孔性涂层的微型针及其制造方法及具备此针的微型针贴片,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孔性涂层的微型针及其制造方法及具备此针的微型针贴片,其在针体的表面确保有可传递药物的流路,从而可以灵活运用材料的优势,提高药物的收集及药物的传递效率。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为了进行透皮给药(transdermal delivery),主要使用微型针。通过利用微型针,透皮给药技术广泛使用于美容和医疗产业,但现在药物传达至真皮层的效率很低。
例如,现有的微型针主要由中空微针(hollow micro needle)构成,其主要利用精细加工针状注射器,并将其超小型化。因此,由于具有中空的管形状针,将真皮层贯通后,将药物注入至中空的流路,可以使药物被真皮层吸收。但是中空型微型针的制造时需要精密加工,当直径需要1mm以下时,加工非常困难,因此制造的费用也会大幅增加。
再举一例,现有的微型针主要由针状的固体微针(solid type micro needle)构成。但用针在表皮刺穿成洞后,将药物涂在皮肤上,通过形成的洞可以使药物被真皮层吸收掉。但在药物的传递过程中,首先要在皮肤表面涂抹药物,其原理就是药物被皮肤吸收,因此现有的微型针是帮助药物的吸收,在药物的传递效率上具有一定的缺陷。
再举一例,如附图1的a所示,现有的微型针由针状的固体微针(solid type micro needle)构成,微型针贴片1由板状的衬垫部2,以及在衬垫部2上凸出形成的多个针部3构成,在衬垫部2的表面和针部3的表面可以涂抹药物4。
如上所述,通过在微型针贴片1的表面涂抹药物4,针部3将表皮层贯通后,可以使涂抹在针部3表面的药物4被真皮层吸收。这种方式可以提高药物4的传递效率,但其劣势便是涂抹药物4的量非常少。并且,如图1所示,当针部3贯通表皮层时,涂抹在针部3表面的药物4受到表皮层的阻挡,不能深入至皮肤中。由于受阻便会被阻回去而残留在表皮层的表面,因此就会存在不能深入传递至真皮层中的缺陷。
并且,现有的微型针可以使用与聚合物、水凝胶类似的软性材料。并且,现有的微型针使用在人体内能轻易融化的材质。现有微型针的特征在于,贯通表皮层后会消失在真皮层中。如果将药物涂抹在这样溶解型(dissolve type)微针上,随着针的融化,药物便传递至真皮层。但是由于材质上强度较低,真皮层贯通时,便会存在效率低下的缺陷。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韩国公开专利公布第2012-0030055号(发明名称:微型针元件,2012年3月27日公开)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问题而提供一种涉及一种多孔性涂层的微型针及其制造方法及具备此针的微型针贴片的发明,其目的在于,在针体的表面确保有可传递药物的流路,从而可以灵活运用材料的优势,提高药物的收集及药物的传递效率。
(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据用于达成上述发明目的优选实施例,本发明的涂有多孔性涂层的微型针,包括:针体,具有一定强度,可贯通表皮层;及涂层,涂抹的涂层包裹所述针体。所述针体由包含金属或硅的高强度材料构成。在上述涂层上凹陷形成或贯通形成有多个连通孔,使药物填充。所述多个连通孔相互连通,形成药物移动的路径。
这里,所述涂层的材料包括:含有生理适应性聚合物和生理适应性水凝胶中的某一种的软性材料;以及与所述软性材料不同的其他水溶性的致孔剂,在所述涂层上基于所述致孔剂的消失而凹陷形成或贯通形成有连通孔。
这里,所述生理适应性聚合物包括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poly lactic-co-glycolic acid),聚乳酸(PLA,Poly Lactic Acid)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生理适应性水凝胶包括聚乙二醇(Poly Ethylene Glycol),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PEGDA,Poly Ethylene Glycol Diacrylate),聚乙二醇-丙烯酸甲酯(PEGMEA,Poly Ethylene Glycol Methyl Ether Acrylate)中的任意一种。
这里,所述针体基于其材质特性,显现出尖端形成犄角形状或是柱子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庆北大学校产学协力团,未经庆北大学校产学协力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647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