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掘进机截割头和掘进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63311.2 | 申请日: | 2017-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433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蹤雪梅;何冰;王树景;权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徐州徐工基础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10 | 分类号: | E21D9/1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 | 代理人: | 艾春慧 |
地址: | 22100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掘进机 截割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掘进机截割头和掘进机。
背景技术
掘进机被广泛应用于煤矿巷道、山体隧洞、地铁隧道等地下空间施工领域。目前国内截割头大多仿制国外产品,没有针对不同截割介质开展截割头定制化设计研究,导致截割头的适应性差,无法有效突破复杂的地质,作业效率普遍不高,尤其在泥岩作业工况下,截落的泥岩介质遇水容易粘接在截割头表面,形成一个“大泥团”,增加截割头与介质的接触面积,导致截割头作业阻力增大、作业效率严重下降。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掘进机截割头的结构示意图。该掘进机截割头由截割头体1'、齿座2'和截齿3'三部分组成。齿座2'以螺旋线的形式分布于截割头体1'的外周壁上,螺旋线的升角由截割头体的底端向顶端逐渐减小,使得球冠段截齿排置密度较大,不利于截落泥岩的导出,从而增加作业阻力,降低作业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掘进机截割头和掘进机,以利于废料的顺利导出,提高截割头的导料效果。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掘进机截割头,包括截割头体、设置于截割头体上的多个齿座和对应设置于所述多个齿座上的多个截齿,所述多个齿座以螺旋线的形状沿所述截割头体的外周壁依次排列,其特征在于,所述截割头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齿座与所述截割头体之间的过渡体,所述过渡体增大所述截齿至所述截割头体之间的径向距离以增大导料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过渡体包括垫板。
进一步地,所述垫板沿所述多个齿座排列的路径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垫板包括至少两段垫板分体。
进一步地,所述截割头还包括导料板,所述导料板以螺旋线的形状沿所述截割头体的外周壁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截割头体包括位于顶端的球冠段和位于底端的圆锥段,进一步地,所述导料板设置于所述齿座的靠近所述圆锥段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截齿在所述截割头体的周向上均匀设置。
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截齿之间的圆周差角的范围为15°~25°。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线的螺旋升角不变且其范围为10°~25°。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掘进机,包括如本发明第一方面任一项提供的掘进机截割头。
基于本发明提供的掘进机截割头和掘进机,掘进机截割头包括截割头体、设置于截割头体上的多个齿座和对应设置于多个齿座上的多个截齿。多个齿座以螺旋线的形状沿截割头体的外周壁依次排列。截割头还包括设置于齿座与截割头体之间的过渡体,过渡体增大截齿至截割头体之间的径向距离以增大导料空间。本发明的掘进机截割头通过在截割头体与齿座之间设置过渡体以增大截齿至截割头体之间的径向距离,从而增加截割头在径向上的导料空间,利于废料的排出,提高截割头的导料能力。尤其对于用于泥岩作业工况的截割头,径向导料空间的扩大利于截落泥岩的顺利导出,从而减小截割头截割过程与截落的泥岩的接触面积,降低截割头的截割阻力,显著提高截割头的作业效率。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的掘进机截割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掘进机截割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截割头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截割头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的截割头的垫板的分段结构示意图;
各附图标记分别代表:
1'-截割头体;2'-齿座;3'-截齿;1-截割头体;2-齿座;3-截齿;4-垫板;5-导料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徐州徐工基础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徐州徐工基础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633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