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轻木-溶菌酶抗感染敷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52708.1 | 申请日: | 2017-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336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周代君;罗高兴;邢梦秋;吴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L15/40 | 分类号: | A61L15/40;A61L15/38;A61L15/46;A61L1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吴家伟 |
地址: | 400038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溶菌酶抗 感染 敷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轻木‑溶菌酶抗感染敷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取轻木,用打孔器打孔制成圆片;将圆片进行干燥处理,然后进行浸泡处理;将浸泡后的轻木用去离子水小心清洗并进行干燥处理,制备得到去木质素的轻木;配制Tris‑多巴胺溶液;然后将去木质素的轻木浸泡在Tris‑多巴胺溶液中,并进行浸泡处理;配置溶菌酶溶液;将浸泡多巴胺后的轻木清洗,浸泡在溶菌酶溶液中,并在摇床中进行浸泡处理;制备得到轻木‑溶菌酶抗感染敷料。本发明中通过多巴胺胶联溶菌酶的形式,将溶菌酶充分的粘附于轻木的多孔径中,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释放微环境,从而对革兰阴性菌也有一定的杀菌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备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轻木-溶菌酶抗感染敷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对于大面积严重皮肤缺损的病人而言,急需通过各种手段快速有效的封闭创面从而防止细菌入侵,同时防止体液、水电解质和能量的流失。创面敷料可以重建皮肤屏障,加速创面愈合,为后期手术做好准备。理想的创面敷料应该有以下一些特点:良好的力学性能、适当的水气通透性和优异的生物相容性。更为重要的是,感染、炎症反应失调等会引起创面的愈合减慢甚至不愈合,理想的创面敷料还应当能为创面局部提供一个无菌适宜生长的微环境。而天然材料如甲壳素与壳多糖、葡聚糖类、纤维素类、海藻酸盐、蚕丝蛋白等,由于取材方便,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被认为是用作制备创面敷料的很好的材料。因此,天然材料负载各种抗菌制剂、生长因子或者其他化学物质促进感染性创面的愈合已成为创面修复领域研究的热点及重点。因此,天然材料负载各种抗菌制剂、生长因子或者其他化学物质促进感染性创面的愈合已成为创面修复领域研究的热点及重点。
做为一种可再生资源,木材具有低密度,高模量,高强度,高韧性和导热系数低等特性。而轻木是目前世界上最轻的商品用材,因其溶重最小、材质均匀、导热系数较低、易加工且体积稳定性较好,轻木可以做各种特殊结构物。目前,已有相关研究可对轻木进行去木质素处理,形成透光率既可达到90%,又可保持纤维素结构的新型透明轻型纤维木。若其用于创面敷料基础物,可能具有造价低廉、透气透光性好和常见敷料的相关作用。而溶菌酶是一种小型单体蛋白质,含129个氨基酸残基,具有抗炎、抗病毒、杀菌及抗组胺活性,目前已广泛用于抗菌。但是,革兰阴性杆菌由于存在保护细菌细胞壁的脂多糖成分,游离溶菌酶对其作用有限。且溶菌酶分子结构不稳定,易失活,临床上常将其以微球囊形式或者与其它抗菌剂结合使用。
目前,将溶菌酶与创面敷料相结合已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其可有效提高溶菌酶的持续杀菌能力及对革兰阴性杆菌作用。因此,我们特将去木质素轻木与溶菌酶相结合,设计一种新型的经济、高效的抗菌敷料,并研究其体外抗菌活性、细胞增值抑制以及对创面愈合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上述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轻木-溶菌酶抗感染敷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的轻木-溶菌酶抗感染敷料能够快速有效的封闭创面从而防止细菌入侵,同时防止体液、水电解质和能量的流失;还兼具经济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亲水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轻木-溶菌酶抗感染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制备去木质素的轻木:选取轻木,用打孔器打孔制成圆片;将圆片进行干燥处理,然后浸泡在NaClO2-醋酸盐缓冲液中;将浸泡后的轻木用去离子水小心清洗并进行干燥处理,制备得到去木质素的轻木;
步骤2、多巴胺胶联溶菌酶处理去木质素的轻木:将Tris盐酸溶于去离子,再加入多巴胺粉末,配制成Tris-多巴胺溶液;然后将去木质素的轻木浸泡在Tris-多巴胺溶液中,并在摇床中进行浸泡处理;称取溶菌酶粉剂溶于去离子水,配置成溶菌酶溶液;将浸泡多巴胺后的轻木用去离子水小心清洗,浸泡在溶菌酶溶液中,并在摇床中进行浸泡处理;反应完毕后取出置于室温下无菌保存备用,制备得到轻木-溶菌酶抗感染敷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527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CAN通信的颗粒捕集器再生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自动锯木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