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梯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47135.3 | 申请日: | 2017-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860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山田正明;森和久;大沼直人;松本洋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B66B11/02 | 分类号: | B66B11/02;B66B1/34;B66B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1100 | 代理人: | 俞丹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建筑的超高层化,安装在建筑内的电梯的也需要长行程化。一般电梯会通过从轿厢上吊下的被称为尾绳的供电线,向轿厢内的设备供电。随着电梯的长行程化,尾绳也会变长,因此尾绳的质量会增大,超过某一长度后,可能会无法承受自重。因此,在长行程的电梯中,人们期望采用没有尾绳的结构。
作为向轿厢内设备供电时不使用尾绳的供电方法,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技术。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移动体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移动体;导轨,其引导该移动体的运行;供电部,其安装在建筑物侧;供电单元,其与建筑物的电源连接,并向供电部供电;受电部,其安装在移动体上,并通过供电部接受电力;以及受电机构,其安装在移动体上,通过受电部接受电力,并且将供电部安装在导轨、将一部分安装在由导轨支撑的构件或支撑导轨的导轨支架上。其公开了一种系统,在上述结构中,当电梯的轿厢静止在楼层时,建筑物侧的供电部与移动体(轿厢)侧的受电部以非接触的方式相对,并通过磁耦合向设置在移动体上的电池供电,在电池中存储电力,并将存储在电池中的电力供给至移动体内的设备。根据专利文献1的结构,通过使构成磁路的磁性体具有2个空隙部,提高水平方向上的错位抗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2/098779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随着上述电梯的超高层化以及长行程化,会要求电梯实现高速化,但随着电梯的高速化,轿厢中产生的噪音(风噪音)以及振动也会增加。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移动体系统未针对降低在轿厢上产生的噪音以及振动的措施进行过任何研究。
因此,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系统,其具有能通过非接触的方式向移动体供电的结构,并且能够降低移动体的空气阻力,减少移动体运行中的振动和噪音。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梯系统的一实施方式中,设置在移动体上的受电装置具有:底座,其固定在移动体上;线圈保持部,其垂直固定在底座上;一对线圈,其设置成夹住线圈保持部;以及磁性体,其设置在一对线圈与底座之间,在从上面观察时底座与线圈保持构件形成T字形状,在线圈保持部的端部具有向远离移动体的方向呈前端较细的整流构造。
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梯系统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设置在移动体上的受电装置具有:底座,其固定在移动体上;线圈保持部,其垂直固定在底座上;一对线圈,其设置成夹住线圈保持部;以及磁性体,其设置在一对线圈与底座之间,在从上面观察时底座与线圈保持构件形成T字形状,在移动体的升降方向上的端部设有向远离移动体的方向呈前端较细的整流罩。
本发明的更具体的结构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电梯系统,其具有能够以非接触的方式向移动体供电的结构,并且能够降低移动体的空气阻力,减少移动体运行中的振动、噪音。
上述以外的课题、结构及效果可根据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来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例1所涉及的电梯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梯系统所涉及的供电装置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构成实施例1所涉及的电梯系统的受电装置的部分构成(受电部)的立体图。
图6是图5的俯视图。
图7是构成实施例1所涉及的电梯系统的受电装置的立体图。
图8是构成实施例2所涉及的电梯系统的受电装置的立体图。
图9是构成实施例3所涉及的电梯系统的受电装置的立体图。
图10是示意性地示出实施例4所涉及的电梯系统的侧面图。
图11是示意性地示出实施例5所涉及的电梯系统的侧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另外,对于各图中实质上具有相同功能或结构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471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