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42816.0 | 申请日: | 2017-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023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宋佳;卢锁;疏达;李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醒(北京)光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7/481 | 分类号: | G01S7/481;G01S7/497;G01S1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雷达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光学扫描测距装置是一种使用准直光束,通过飞行时间(Time of Flight,简称为TOF)等方法进行非接触式扫描测距的设备。目前,通常的光学扫描测距装置包括:光发射模块、光学镜头、接收并处理信号的芯片、电机、轴承及导电滑环。光发射模块发出光束,光学镜头位于光发射模块的光路上,经过准直的光束发射到被测物体表面,遇到障碍物后光束被反射到接收芯片上,接收芯片通过测量发射到接收之间的时间、相位差、已知光速,即可求出被测物体到装置的距离。目前广泛应用于机器人环境扫描、规划路径、避障导航、安防检测等。
目前,市场上针对这类光学雷达进行距离测量和校准的检测装置,是由电机、驱动器为控制系统构成的,控制检测装置移动来进行针对距离上面的测试。但是市场现有的检测装置大多整个系统不够完整,控制系统不够智能,结构上多使用金属件来搭建结构,重量大而且稳定性不高。用户使用不便并且制造成本过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解决了现有的检测装置控制系统集成度低并且结构上不稳定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检测装置,包括:待测测距装置、配合待测测距装置进行测量的测距目标、与待测测距装置或测距目标相连接的驱动结构、以及分别与所述驱动结构和待测测距装置相连接的控制系统;
所述待测测距装置在每一个与测距目标呈设定间距的检测点位处测出测量距离或测量光强,所述控制系统对每个检测点位接收到的实际距离与测量距离或实际距离与测量光强进行分析计算以对待测测距装置进行修正补偿。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中控电路和与中控电路相连接的上位机,所述中控电路连接驱动结构,所述上位机连接待测测距装置。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中控电路上还连接有实时显示中控电路的操作故障的显示屏。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还包括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为导向轴组件或导轨导向组件;
所述导向结构包括与设定测试路径平行或重合的导轨和导向件:
所述导向件为与导轨的纵向脊相配合的纵向槽,所述纵向槽设置在与驱动结构相连接的待测测距装置或测距目标上;
或者,所述导向件为与导轨的纵向槽相配合的纵向脊,所述纵向脊设置在与驱动结构相连接的待测测距装置或测距目标上;
或者,所述导向件为抵接在导轨外侧或导轨内侧的导向轮,所述导向轮设置在与驱动结构相连接的待测测距装置上或测距目标上。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导向轮包括与导轨相垂直的固定轴和可转动的套设在固定轴上的转动轮,所述转动轮抵接在导轨外侧或内侧。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还包括分别与中控电路相连接的前置行程开关和后置行程开关,所述测试路径的起点设置有与前置行程开关的弹性触点相匹配的前挡板;所述测试路径的终点设置有与后置行程开关的弹性触点相匹配的后挡板。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驱动结构包括驱动器和驱动电机,所述中控电路还连接有编码器,所述编码器与所述驱动器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还包括与中控电路相连接的光电门测距结构。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还包括分别与驱动器和中控电路相连接的电源,所述电源通过电压转换模块连接待测测距装置。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还包括用于安装待测测试装置、控制系统和驱动结构的车架结构,所述车架结构包括顶层板、底板和连接并支撑顶层板和底板的框架。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车架结构下方还连接有轮轴结构,所述轮轴结构包括转轴和套装在转轴两端的车轮;所述转轴上连接有驱动结构。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顶层板上还设置有升降测试台,所述待测测距装置设置在所述升降测试台上,且通过升降测试台升降调整其高度或通过升降测试台旋转调整其测试角度。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顶层板上还设置有宽度可调的夹具,以放置不同规格的上位机。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框架由角钢焊接而成。
一种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通过驱动结构驱动待测测距装置或测距目标沿设定测试路径经过每一个设定的检测点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醒(北京)光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醒(北京)光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428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