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外热式热解燃烧一体化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41989.0 | 申请日: | 2017-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9193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李爱民;张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23G5/027 | 分类号: | F23G5/027;F23G5/44;F23L15/00;F23J15/00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温福雪;侯明远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热式热解 燃烧 一体化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外热式热解燃烧一体化装置及方法,属于能源环保技术领域。装置包括原料仓、进料装置、回转窑热解装置、炉排炉燃烧装置、热解渣仓、空气预热器、热解挥发产物回收装置及烟气净化装置,原料仓内的有机物经进料装置送入回转窑热解装置,在回转窑热解装置内有机物进行热解反应,产生热解气、热解油及热解渣,高品质热解气及热解油送入热解挥发产物回收装置进行回收,热解渣经热解渣仓送入炉排炉燃烧装置并用以燃烧,燃烧过程中产生的高温烟气以外热形式对回转窑热解装置内有机物进行间接加热,回转窑热解装置内的有机物再次发生热解反应,换热后的低温烟气送入烟气净化装置,如此反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能源环保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外热式热解燃烧一体化装置及方法,特别是对有机物热解燃烧处理实现有机物的近零排放,并回收其中蕴藏的资源。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人类物质生活的提高,造成了大量有机废物的产出,且产生量日益庞大,有机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难度大、成本高,普通处理方式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且,有机废物在回收利用方面具有很大的价值,特别是在世界范围内能源面临枯竭的情况下,意义更加深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外热式热解燃烧一体化装置及方法,将热解与燃烧在不同反应器内同时进行,燃烧过程放出的热量以外热的形式对热解过程提供能量,旨在实现对有机物近零排放的同时回收其内蕴含的能源。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外热式热解燃烧一体化装置,包括原料仓、进料装置、回转窑热解装置5、热解渣仓6、炉排炉燃烧装置7、空气预热器8、热解挥发产物回收装置9和烟气净化装置10;
所述的原料仓包括高粘度有机物原料仓1和低粘度有机物原料仓2;
所述的进料装置包括推射式进料装置3和螺旋式进料装置4,高粘度有机物原料仓1通过推射式进料装置3与回转热解装置5相连,低粘度有机物原料仓2通过螺旋式进料装置4与回转热解装置5相连;其中,高粘度有机物原料仓1的外部设有加热装置17;
所述的回转热解装置5和炉排炉燃烧装置7设置在一个箱体中,炉排炉燃烧装置7位于回转热解装置5下方;
所述的回转热解装置5的热解挥发产物出口22与冷凝装置A11的热解挥发产物进口24相连,有机物热解过程中生成的热解挥发产物进入冷凝装置A11中;回转热解装置5的热解渣出口21通过热解渣仓6与炉排燃烧装置7相连,有机物热解过程中生成的热解渣在热解渣仓6内调整出料比例后,再送入炉排炉燃烧装置7,回转热解装置5外增设有延展受热面42,通过延展受热面42调整热解渣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的走向并保证充分换热;
所述的炉排炉燃烧装置7的烟气出口23与空气预热器8相连,热解渣燃烧过程中生成的烟气经烟气出口23进入空气预热器8进行间壁式或蓄热式加热;炉排炉燃烧装置7的底部设置灰渣出口40,用于排出炉排炉燃烧装置7内的灰渣;
所述的空气预热器8与冷凝装置B14的烟气进口31相连,换热后的烟气送入冷凝装置B14内;
所述的热解渣仓6包括可移动挡板20及旋转卸料阀21,通过可移动挡板20及旋转卸料阀21调整进入炉排燃烧装置7内的热解渣量;
所述的热解挥发产物回收装置9包括冷凝装置A11、热解油回收装置12和热解气回收装置13;冷凝装置A11内布有换热装置A29,冷凝装置A11下部设有排油口30,排油口30与热解油回收装置12相连通,冷凝的热解油通过排油口30进入热解油回收装置12回收;冷凝装置A11通过热解气出口25与热解气回收装置13相连,冷凝装置A11内的热解气经热解气出口25进入热解气回收装置13进行回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419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