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噪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40246.1 | 申请日: | 2017-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195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1 |
发明(设计)人: | 昌越彬;蒋明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益睿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F8/00 | 分类号: | E01F8/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1230 | 代理人: | 赵宇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领域,具体是一种降噪装置。
背景技术
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以波的形式在一定的介质中进行传播。通常所说的噪声污染是指人为造成的。从生理学观点来看,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以及对你所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即不需要的声音,统称为噪声。当噪声对人及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时,就形成噪声污染。
噪声污染是公路、铁路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公路、铁路旁沿线的医院、学校、机关和居民深受其害,同时,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纷纷建设高架桥,高架桥上来往的车辆会产生严重的噪声污染,生活在高架桥沿线的市民也同受其苦。为了解决这些噪声污染问题,人们通常采用隔音屏进行隔音处理,但是现有的隔音屏不是结构太简单,降噪效果差,就是结构太过复杂,很不实用。同时,现有的隔音屏多为单层结构,当遇到恶劣天气或自然灾害时很容易受到破坏,特别是高架桥上设置的隔音屏,因为设置的位置高,不仅容易受到大风的破坏,还容易从高处掉落产生二次危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噪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降噪装置,包括底部固定螺栓、固定板、固定座、隔音海绵、隔音板、屏顶固定螺钉、隔音屏顶、屏顶封底、顶安装槽、屏顶固定螺孔、屏顶隔音腔、屏顶板层、防火膜、板屏顶固定螺孔、吸音涂层、隔音海绵层、防水层、底部固定螺孔、左连接螺孔、右连接螺孔、观察窗、屏连接耳、吸音孔、底安装槽和底部固定螺孔,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底安装槽,底安装槽的两侧设置有两个底部固定螺孔,所述隔音板底部两侧设置有固定座,固定座上设置有底部固定螺孔,隔音板的底部安装在固定板的底安装槽内,固定板通过底部固定螺栓和固定座上的底部固定螺孔连接,隔音板的顶部设置有板屏顶固定螺孔,隔音屏顶底部设置有和隔音板相配合顶安装槽,顶安装槽的右侧设置有屏顶固定螺孔,隔音屏顶通过屏顶固定螺钉和隔音板上的板屏顶固定螺孔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隔音板为多层结构,隔音板的表面设置有防火膜,隔音板的第二层为防水层,隔音板的第三层为隔音海绵层,隔音板的第四层为吸音涂层,隔音板的的中部设置有观察窗,用于观察路外景物判断位置,观察窗的上下部分设置有吸音孔,隔音板的右侧上下各设置有两个屏连接耳,隔音板的左侧上下各设置有两个左连接螺孔,屏连接耳和左连接螺孔相配合用于隔音板之间的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隔音屏顶为圆弧结构,屏顶板层和屏顶封底围成屏顶隔音腔,屏顶隔音腔可以填充多种材料优选隔音海绵,隔音屏顶的两个顶安装槽分别连接一个隔音板,使得整个隔音屏成双层结构,屏顶板层的内层结构和隔音板的内层结构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隔音腔和隔音海绵使得本降噪装置的隔音效果增强,通过隔音板的双层结构,使得本实用的隔音效果更好,更加结实牢固,通过隔音屏顶的圆弧结构减小风阻,增强了本降噪装置的抗风能力,通过防火膜和防水层,使得本实用具有了防火和防水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降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降噪装置中隔音屏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降噪装置中的隔音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降噪装置中的隔音屏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降噪装置中的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底部固定螺栓1、固定板2、固定座3、隔音海绵4、隔音板5、屏顶固定螺钉6、隔音屏顶7、屏顶封底8、顶安装槽9、屏顶固定螺孔10、屏顶隔音腔11、屏顶板层12、防火膜13、板屏顶固定螺孔14、吸音涂层15、隔音海绵层16、防水层17、底部固定螺孔25、左连接螺孔18、右连接螺孔19、观察窗20、屏连接耳21、吸音孔22、底安装槽23、底部固定螺孔2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益睿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益睿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402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