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蒸气敏感的变色油墨及湿敏防伪标签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38522.0 | 申请日: | 2017-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867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颜爱国;张飞;宋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麓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1/50 | 分类号: | C09D11/50;C09D11/102;C09D11/14;C09J7/02;G09F3/02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潭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5221 | 代理人: | 麻艳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软***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蒸气 敏感 变色 油墨 防伪 标签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墨的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水蒸气敏感的变色油墨及湿敏防伪标签。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大量采用氯化钴来制备湿度指示器,氯化钴在一定湿度环境下可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六水合氯化钴,呈蓝色,在干燥环境下失去结晶水,呈粉红色。人们可通过氯化钴的颜色较准确的判断环境中的湿度。然而,氯化钴属于强致癌物质,为欧盟禁止使用产品。
此外,在水溶液中,氯化钴通过氢键与6个水分子结合在一起,而在水性体系油墨中,水作为溶剂与颜料、连接料等成分通过氢键结合在一起形成分散乳液,当水性油墨中加入氯化钴后,氯化钴通过水分子与颜料、连接料等物质形成超长的立体网状结构,使油墨在短时间内由液体变为固态。
因此,在当前技术条件下,氯化钴难以作为水性油墨进行印刷,只能通过染色方式对吸附性材料进行涂布。将油墨印刷作为标签使用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公开号为CN101944306A的发明专利披露了一种湿敏防伪技术,其技术方案为:在基材层上印刷特定防伪图文,在防伪图文上方覆盖一层湿敏防伪材料,湿敏防伪材料在干燥情况下不透明,可遮盖背景防伪图文,当用水涂抹湿敏防伪材料时,湿敏防伪材料变透明,人们可从正面观察到防伪图文,从而达到防伪目的。
然而,该技术存在一些缺陷:该湿敏防伪油墨颗粒较粗,只能采用丝印方式印刷,生产效率低,工艺成本高;而且该湿敏防伪油墨吸收液体水后才能从无色变透明,在特定无液体水的环境下(如商场)无法观察其防伪效果。
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不依赖于液体水的防伪变色标签,本发明人对此做进一步研究,研发出一种水蒸气敏感的变色油墨及湿敏防伪标签,本案由此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水蒸气敏感的变色油墨,不但能解决湿度指示油墨对人体不友好的问题,而且也能解决湿度指示油墨难以印刷的问题。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湿敏防伪标签,不但能解决防伪变色油墨只能丝印的问题,而且还能解决防伪变色油墨依赖液体水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水蒸气敏感的变色油墨,其包括水敏感盐、PH值指示剂、粘结剂和溶剂。
优选的,所述水敏感盐为碳酸钠、硫酸铜、硫酸亚铁、硫酸锌、硫酸铝钾、硫酸钙、硫酸钠、硫代硫酸钠、硝酸镁和碳酸钾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PH值指示剂为甲酚紫、间甲酚紫、溴甲酚紫、麝香草酚酞、邻甲酚酞、溴百里酚蓝、百里酚蓝、溴酚蓝、甲酚红、甲基橙、甲基黄、甲基红、十六烷基三甲基铵阳离子、中性红、酚红、罗丹明、磺基罗丹明101、花青素、茜素、龙胆紫、溴甲酚绿和黑加仑红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粘结剂为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乙基纤维素、缔合型聚氨酯增稠剂、淀粉、明胶、海藻酸钠、干酪素、瓜尔胶、甲壳胺、阿拉伯树胶、黄原胶、大豆蛋白胶、天然橡胶、羊毛脂、琼脂、聚丙烯酰胺、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聚氧化乙烯、改性石蜡树脂、卡波树脂、聚丙烯酸酯共聚乳液、聚氨酯、改性聚脲和低分子聚乙烯蜡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溶剂为乙醇、丙酮、乙酸乙酯、异丙醇、甲醇和水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还包括吸潮剂,所述的吸潮剂为甘油、氯化镁和氯化钙中的一种或多种。
一种湿敏防伪标签,其包括指示层、基底层、剥离层和可附着在产品上的第一胶粘层;指示层形成于所述基底层上,基底层位于第一粘胶层上,第一粘胶层上具有剥离层;指示层由油墨印刷而成,油墨包括水敏感盐、PH值指示剂、粘结剂和溶剂。
优选的,还包括第二胶粘层和保护层;第二胶粘层覆盖或者包围指示层,保护层位于第二胶粘层上。
优选的,所述的第二胶粘层将保护层和基底层贴合在一起,指示层位于第二胶粘层的镂空处。
优选的,还包括遮光层,遮光层位于保护层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胶粘层位于基底层远离指示层的一侧,第一胶粘层的材料为丙烯酸树脂、压敏胶或聚氨酯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麓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麓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385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颜料型喷墨印花油墨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遇水变色油墨、接装纸及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