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囊式精量授粉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88077.1 | 申请日: | 2017-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320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0 |
发明(设计)人: | 王发明;胡亚康;李洁维;叶开玉;龚弘娟;莫权辉;蒋桥生;刘平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12 | 代理人: | 杨立,付倩 |
地址: | 541006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囊式精量 授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囊式精量授粉器。
背景技术
目前各种花粉授粉器很多,包括电动授粉器或手动授粉器,但真正能够大面积推广使用的并不多,现在只有少数几种授粉器进行商品化推广,但推广范围相对狭窄。主要原因在于:部分电动授粉器价格较高,结构复杂,且仪器较大,使用不够方便;而手动授粉器目前多采用花粉储存罐和鼓风气囊分离式,且花粉罐在鼓风囊上部或前部,通过导管等间隔连接,授粉量不易控制,不利于快速点授,外形较笨重,使用不够方便。且目前大多授粉器均存在授粉连续性、稳定性差,容易堵塞花粉的问题,在设计上有待进一步改进。
如申请号为201420572860.8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授粉器”,通过加压软瓶5将其内部的花粉沿着导管4喷出落到花朵上,从而完成授粉工作。该方案存在如下缺陷:
1、导管4为细长结构,其内径设置的较小,在吸入花粉后很容易造成堵塞;
2、导管4的内径在花粉的喷出方向上是不变化的,因而喷射气压无法对花粉进行加速,因而喷出的花粉分散性更大,不利于聚焦花粉,从而不利于单花点授,造成花粉的浪费;
3、吸入导管4的花粉未经减压和过滤步骤,喷出花粉的量无法控制。
又如申请号为201521035593.1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辣椒不育系母本人工授粉器”,通过加压气囊4产生气流带动安装在前方弯折喷管3上的花粉储存罐6内的花粉从喷管2中喷出,对辣椒进行授粉。但其仍然使用的是气囊与花粉管分离式的设计,花粉罐6设置在前方喷粉管3的上面,通过其下方的漏斗5流出花粉,花粉流出的量不易控制,且因花粉罐6处于花粉喷管3的上部才能使用,只能水平操作,无法应用到较高大的果树等植物的授粉,对使用姿势和使用范围有了较大限制,操作不方便。同时其为阻止花粉倒吸进气囊4内,在喷粉管3的后方塞入脱脂棉,对气流可能产生影响且容易被气流带到前方,阻塞花粉孔。
发明内容
综上所述,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单囊式精量授粉器。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授粉器,包括高弹性气囊、吸粉管和授粉管;所述吸粉管处于所述高弹性气囊的内部,所述授粉管处于所述高弹性气囊的外侧,并且所述授粉管与所述吸粉管连通;所述高弹性气囊内装有相对按压其侧壁后通过所述吸粉管再经所述授粉管加速后喷出的花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授粉器对于单花精量授粉,其内部花粉加速喷出,花粉不容易分散从而聚焦花粉,有利于单花点授,提高授粉成功率,并且不对花粉形成浪费。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授粉管的内径沿着花粉喷出的方向逐渐逐渐变小。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气流实现对花粉加速喷出,并且授粉管喷出花粉的端部内径最小,对花粉聚焦效果更好。
进一步,所述授粉管为多级轻质塑料管套设后形成的可伸缩管体。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授粉管的长度可调,以便对不同高度的雌花进行授粉。
进一步,所述吸粉管的内径沿着花粉喷出的方向逐渐逐渐变小,其与所述高弹性气囊同轴设置;所述高弹性气囊的侧壁上设有用于倒入花粉和接通所述吸粉管和所述授粉管的接口,所述吸粉管一端处于所述高弹性气囊内且与所述接口相对布置,其另一端穿到所述接口内后连通所述吸粉管。
进一步,所述吸粉管侧壁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在按压所述高弹性气囊吸入花粉后向其外部分流部分花粉以防止堵塞的的分流孔。
进一步,所述授粉管靠近所述吸粉管的一端设有用于密封连接所述接口和无缝接通所述吸粉管的底座,其另一端朝所述高弹性气囊的外侧水平延伸用于喷出花粉,并且在所述授粉管喷出花粉的端部设有用于避免授粉时对雌花或柱头造成意外损伤的软橡胶保护头。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实现授粉管与吸粉管的连通,并且在吸粉管侧壁上设置有分流孔,降低花粉吸入吸粉管的压力,防止花粉因按压过快在吸粉管内形成局部真空造成堵塞。
进一步,所述吸粉管的远离所述接口的一端与所述高弹性气囊相对所述接口的内壁之间的距离a为0.5cm,并且所述高弹性气囊与所述接口相对的侧壁为透明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880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