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块化腹腔取物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83022.1 | 申请日: | 2017-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747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贾占奎;杨锦建;李昊;李松超;王军;丁亚飞;闫泽晨;金志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50 | 分类号: | A61B17/50;A61B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块化 腹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化腹腔取物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开放手术得以通过腹腔镜技术实现。在腹腔镜下手术的过程中,需要将切下的组织及时从患者体内取出,尤其是恶性肿瘤的手术中,需要将某些脏器完整地从体内取出。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下操作空间狭小,尤其是后腹膜等部位解剖结构复杂,空间甚小,取物过程中容易出现取物袋视野丢失,待装的切下组织在被装入取物袋的过程中反复掉落等情况,增加取物时间从而间接延长手术时间:尤其是在反复牵拉肿瘤时,易导致肿瘤包膜破裂,增加种植转移几率,给患者带来额外风险。
现行腹腔镜手术一般须用数个穿刺器在患者腹壁开设开口,通过穿刺器中央的通孔将手术器械送入体内。现有取物袋大多为一体式设计,使用时通过穿刺器中央的通孔送入体内,需占用一个穿刺器,影响术者使用手术器械,必要时需多用一个穿刺器,增加手术风险,且穿刺器只能一次性利用,费用高昂,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取物袋袋口处刚性环的设计使取物袋的袋口形状无法根据患者腹腔内空间特点进行变形,而且在空间狭小的部位不易撑开,术者操作不便。
此外,取物装置的套筒和内推杆之间通过摩擦环得到相对固定,但是并不能完全防止内推杆向前滑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模块化腹腔取物装置,操作杆能够循环使用,节省医疗成本,通过限位机构能够在术中避免第一内推杆向前滑动,进而避免术中意外损伤腹腔脏器或取物袋漂移丢失,取物袋的袋口处由牵引线控制,手术中能够根据患者腹腔内的空间特点任意改变袋口形状,便于快速将切除下来的肿瘤等病灶装入取物袋中,提高手术效率,减少肿瘤种植几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模块化腹腔取物装置,包括循环使用的操作杆和一次性的取物套件,取物套件安装在操作杆的前端;所述操作杆包括圆柱形的第一内推杆和套设在第一内推杆外部的第一套筒,第一套筒通过限位机构防止第一内推杆向前脱出;所述取物套件包括圆柱形第二内推杆和套设在第二内推杆外部的第二套筒,第二内推杆的前端连接取物袋;第一套筒上开设两个对称的外卡口,第二套筒的后端固接两个对称的外卡钩,外卡钩与外卡口相匹配,第一内推杆的前端为中空结构并开设两个对称的内卡口,第二内推杆的后端固接两个对称的内卡钩,内卡钩与内卡口相匹配。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横向设置在所述第一内推杆的外壁上的限位槽、两个铰接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筒外壁上的限位手柄、两个开设在第一套筒上的限位口,限位手柄的前端设置限位钩,限位手柄和第一套筒之间夹设弹簧片,限位钩通过限位口进入第一套筒内并钩住限位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两个限位手柄之间以及所述两个限位口之间均以所述第一套筒的中轴线为对称轴相互对称分布;所述限位槽绕所述第一内推杆外壁一周,限位槽为至少3个,相邻限位槽之间的间距相等。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二套筒的外径相同,所述第一内推杆与所述第二内推杆的直径相同,所述外卡口向后部分的第一套筒的内径等于所述第一内推杆的直径,所述外卡口对应部分、外卡口向前部分的第一套筒的内径以及所述第二套筒的内径均大于所述第一内推杆的直径;第一内推杆顶端设置有推拉环,当推拉环推至与第一套筒接触时,第二内推杆前端刚好与第二套筒前端平齐;所述第二套筒的前端口扣合连接有保护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取物套件通过牵引线与所述取物袋连接,取物袋上设置束紧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牵引线的外端固接在所述第二套筒的外壁,牵引线从外端开始首先引入第二套筒内,然后螺旋缠绕在所述第二内推杆上,再穿过束紧装置,最后穿设在取物袋的袋口边缘,牵引线的内端和束紧装置均固接在取物袋的袋口侧面。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束紧装置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底部的弹簧、连接在弹簧上并嵌在外壳内的压块以及固接在压块顶部的盖板,所述外壳上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各开设有一个外穿线孔,所述压块上开设有与所述外穿线孔相对的内穿线孔,所述牵引线穿设在外穿线孔和内穿线孔中,所述外壳的内壁上设置上挡板和下挡板,上挡板防止压块脱出外壳,所述下挡板与压块下端接触时外穿线孔与内穿线孔恰好对应。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牵引线的中间部分穿设在取物袋的袋口边缘,所述牵引线的两端均穿过所述束紧装置并固接在所述第二内推杆的前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830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