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荧光墨水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67234.0 | 申请日: | 2017-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167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董思圣;刘俊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C09D11/16 | 分类号: | C09D11/16;C09D11/17;B01F7/16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胡根良 |
地址: | 311231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荧光 墨水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荧光墨水及其制备方法,该荧光墨水由荧光剂、炭黑、骨胶、硼砂、白虫胶片、液态石碳酸、甘油、磷酸、水制备而成。该制备方法采用原料混合装置进行制备,具体步骤包括:(a)墨水料配制;(b)清洗原料投放箱体;(c)安装原料混合装置;(d)投放荧光剂;(e)注入墨水料;(f)荧光剂与墨水料进行混合制得荧光墨水;(g)将荧光墨水注入到墨水瓶中。本发明采用设计重量份的组分制得墨水料,先从上往下投放充足的荧光剂,再从下往上注入墨水料,改变挡料板的位置,调节荧光剂的加入量,增加墨水料流动性,将墨水料与荧光剂充分混合,荧光剂均匀分布在墨水料中,使得制得的墨水的荧光字体颜色均匀,增加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办公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荧光墨水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打印墨水又称打印油,多为稠厚液体。可分两类:(1)水性打印墨水,以水为溶剂,采用水溶性染料加甘油和阿拉伯胶等,适用于橡胶印和木印;(2)油性打印墨水,以不干性油为溶剂,采用油溶性染料或颜料制成,适用于金属印。
荧光剂,又名荧光增白剂,是一种荧光染料,或称为白色染料,也是一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它的特性是能吸收入射光线产生荧光,使所染物质获得类似荧石的闪闪发光的效应,使肉眼看到的物质很白,达到增白的效果。其作用是把制品吸收的不可见的紫外线辐射转变成紫蓝色的荧光辐射,与原有的黄光辐射互为补色成为白光,提高产品在日光下的白度。增白剂已经广泛应用在纺织、造纸、洗衣粉、洗衣液、肥皂、橡胶、塑料、颜料和油漆等方面。
将荧光剂与打印墨水相结合是目前研究荧光墨水的专题,中国发明专利于2011.09.06公开了一种高性能水性荧光墨水(申请号:201110262724.X),其使用新的配方,制备了一种技术含量高,可以直接写在纸张上的高性能水性荧光墨水;而且中国发明专利于2013.05.22公开了一种荧光墨水(申请号:201310191793.5),其使用后字体颜色醒目,适合许多重要文件登记时使用。在制备过程中,是将荧光剂与胶液混合,由于胶液用碾压机磨成墨膏状,造成荧光剂与胶液混合不均匀,使得制得的墨水的荧光字体颜色出现偏差,而且墨水放置时间过长时,墨水会失去荧光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荧光墨水及其制备方法,采用设计重量份的组分制得墨水料,先从上往下投放充足的荧光剂,避免荧光剂外撒,再从下往上注入墨水料,控制墨水料液面高度,然后将墨水料与荧光剂混合制备荧光墨水,根据墨水料与荧光剂混合阶段,控制电机转速,改变挡料板的位置,调节荧光剂的加入量,增加墨水料流动性,将墨水料与荧光剂充分混合,荧光剂均匀分布在墨水料中,使得制得的墨水的荧光字体颜色均匀,增加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荧光墨水,其特征在于:由荧光剂、炭黑、骨胶、硼砂、白虫胶片、液态石碳酸、甘油、磷酸、水制备而成,各组分的重量份为:
一种荧光墨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原料混合装置进行制备,原料混合装置包括原料投放箱体,原料投放箱体的顶部设有电机和进料管,电机设有转轴,原料投放箱体中设有物料投放装置和第一搅拌装置,第一搅拌装置设于物料投放装置的下方,物料投放装置与第一搅拌装置之间设有连接杆,连接杆与转轴连接,物料投放装置包括投放壳体,投放壳体固定于连接杆上,投放壳体设有投料口,投放壳体设有敞口,敞口与投料口上下对应连接,进料管设于敞口的上方,投放壳体的侧面设有物料容纳装置,物料容纳装置设有进料口,进料口设于投料口的下方,物料容纳装置中设有挡料板,挡料板与物料容纳装置的内壁之间设有弹性绳,物料容纳装置的外端设有导向杆,导向杆的外端设有缓冲装置,缓冲装置的外端设有第二搅拌装置;
具体制备步骤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672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