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南三七根茎芽基部诱导再生植株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43322.7 | 申请日: | 2017-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827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冬梅;刘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环境园艺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45 | 代理人: | 许菲菲 |
地址: | 51064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南 三七 根茎 基部 诱导 再生 植株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南三七,具体涉及一种海南三七根茎芽基部诱导再生植株的方法,属于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姜科(Zingiberaceae)植物的繁殖方法可通过种子有性繁殖和切分根茎营养繁殖(高江云等,2006)。然而,有些种类是自交不亲和的,有些是多倍体,均不能结种子,只能通过根茎繁殖(高江云等,2006)。切分根茎分株时,不要分得太小,一般不要少于3‐4个,太少会导致生长缓慢或死亡,同时需要带有新生的块茎,新分开的块茎去掉所有茎、叶,以减少水分的丧失(高江云等,2006)。有的属的植物可以通过茎杆扦插来繁殖,如闭鞘姜属、舞花姜属、姜花属、姜属的部分种类,将成熟的茎杆切成带3‐4个节的茎段,直立插入沙土中2节,或茎段平放,用沙土稍微覆盖,保持湿润和遮荫,一段时间后,其节上的芽就会萌蘖形成小植株,稍大后分离栽培(高江云等,2006)。
海南三七(Kaempferia rotunda)属于姜科山奈属(Kaempferia)植物,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台湾及亚洲南部至东南部(吴德邻等,1981)。其叶丛生,叶片长椭圆形,叶面淡绿色,具暗绿色斑纹,不耐霜冻,冬季地上部分枯死;花先于叶直接从根茎抽出,头状花序具4‐6朵花,花白色,唇瓣较大,紫红色;花期3‐4月;根茎药用有消肿止痛的功效;观叶类,株形好,叶漂亮,花晶莹美丽,在夏秋季节可作为观赏价值高的室内观叶植物(吴德邻等,1981;高江云等,2006;路国辉和王英强,2011;吴德邻等,2016)。由于海南三七不结果,所以不能进行有性繁殖。其也没有茎杆,因此,只能采用上述的切分根茎营养繁殖。因为母本量不足,切分根茎分株繁殖速度有限,而且对母株的损伤也很大,短期内得不到大量植株。
现有技术中,采用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再分化成苗进行繁殖是可行的方法,但出苗率低,而且周期长。刘盼盼(华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3)将海南三七外植体分为假茎段(叶至块根之间的假茎)、叶片、根状茎、芽和茎尖(盆栽和组培苗),结果盆栽的块茎、假茎段和叶片通过诱导愈伤组织再分化获得无菌苗的途径均失败;组培苗的假茎段和叶片诱导愈伤分化来获得无菌苗,由于愈伤组织增殖及诱导时间较久,并且愈伤至苗的诱导率不足10%,很难快速达到所需的无菌苗株数,故不采用此方法;组培苗的幼芽或茎尖,接种到MS+6‐BA 3.0mg/L+2,4‐D 1.0mg/L的培养基中,20d左右有愈伤组织产生,30d左右有绒毛状根生成,但也发现,接种到两种培养基MS+6‐BA 2.0/3.0mg/L+NAA 0.10mg/L上诱导,均只有10%诱导成苗,此种方法愈伤组织分化成苗率低。吴丹(华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4)将海南三七无菌苗的三个不同部位(叶片、假茎段和假茎段基部)接种在含有不同浓度的6‐BA和2,4‐D组合的愈伤诱导培养基上,置于黑暗条件下培养,40d后统计愈伤组织诱导情况,发现只有假茎段基部成功诱导出愈伤组织,最佳生长调节剂组合为6‐BA2.0mg/L+2,4‐D 1.0mg/L,再接种到愈伤组织分化第一阶段转绿需时30d,再将转绿的愈伤组织块转接入芽分化培养基中,40d左右可逐渐有苗长成,分化率大多集中在42%‐67%之间,此种方法愈伤分化出苗率仍然低,而且从外植体诱导愈伤到分化成苗就需时110d,周期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采用根茎芽基部作为外植体,提供了一种海南三七根茎芽基部诱导再生植物的方法,建立了高效的海南三七植株再生体系,显著提高海南三七的组培繁殖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海南三七根茎芽基部诱导再生植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外植体前处理:采集海南三七的根茎用自来水清洗干净,剪掉根茎上的贮藏根和须根后,消毒后晾干;再放入洗净消毒的河沙中,恒温发芽,洗净根茎芽,取其芽基部为外植体材料;
(b)丛生芽诱导:将消毒好的外植体接种到诱导培养基上培养,直至外植体基部形成丛生芽;所述的诱导培养基成分为MS、6‐苄氨基腺嘌呤1.0~3.0mg/L、萘乙酸0.01~0.10mg/L、椰汁10.0~15.0%、蔗糖20~30g/L、卡拉胶粉9.5~10.0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环境园艺研究所,未经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环境园艺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433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