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阻水电力电缆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41060.0 | 申请日: | 2017-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343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发明(设计)人: | 郑大白;蔡红祥;付长琦;王伟;冯咏生;钱浩;吴睿;李翔;卢亚亚;全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天科技海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5/02 | 分类号: | H01B5/02;H01B7/282;H01B7/17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49 | 代理人: | 徐激波 |
地址: | 226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电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电缆,具体涉及一种全阻水电力电缆。
背景技术
随着配电网的迅速发展,电缆使用量越来越大。目前电缆主要是采用多根单丝绞合而成的绞合导体,然后外面包裹绝缘层,成缆之后挤包护套。由于电缆敷设路径复杂,很多电缆都长期浸泡在水中,电缆端头容易进水,由于导体是由多根单丝绞制而成,单丝和单丝之间存在缝隙,水会沿着缝隙流动,造成大长度电缆击穿,线路报废。另外,由于导体绞制而成,导致电缆外径较大,浪费较多材料。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全阻水电力电缆,该电缆采用扇形实心导体取代多丝绞合导体,这样导体具备良好的阻水性能,水无法沿着电缆纵向流动,从而大大提高了电缆的安全性能以及使用寿命,另外,导体为实芯扇形,导体轮廓面积比普通导体小15%左右,这样电缆外径小,节约材料,符合绿色产品发展方向。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全阻水电力电缆,包括实芯扇形导体、绝缘层、阻水包带层;内护套、铠装层和外护套,所述实芯扇形导体外设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外设有阻水包带层,所述阻水包带层外设有内护套,所述内护套外设有铠装层,所述铠装层外设有外护套。
进一步的,所述实芯扇形导体具体采用至少2根。
进一步的,所述实芯扇形导体采用整体挤出型式结构或采用扇型拉制之后实效退火处理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实芯扇形导体采用预扭螺旋结构。
有益效果: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采用扇形实心导体取代多丝绞合导体,这样导体具备良好的阻水性能,水无法沿着电缆纵向流动,从而大大提高了电缆的安全性能以及使用寿命,另外,导体为实芯扇形,导体轮廓面积比普通导体小15%左右,这样电缆外径小,节约材料,符合绿色产品发展方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全阻水电力电缆,包括实芯扇形导体1、绝缘层2、阻水包带层3;内护套4、铠装层5和外护套6,所述实芯扇形导体1外设有绝缘层2,所述绝缘层2外设有阻水包带层3,所述阻水包带层3外设有内护套4,所述内护套4外设有铠装层5,所述铠装层5外设有外护套6。
其中实芯扇形导体1的导体数量采用四根,但不仅限于四根,也可以两根、三根、五根等等。
所述的实芯扇形导体1不同于常规电缆的单丝绞合然后扇形压型结构,采用实芯扇形,扇形导体为整体挤出型式或扇型拉制之后实效退火处理。为了方便扇形导体成缆,提高电缆的柔软性,减少导体内应力,导体采用预扭螺旋结构。
优选的,所述绝缘线芯成缆间隙处填充阻水层,绕包采用阻水包带扎紧,成缆外紧密挤制塑料护套,这样整个缆芯外水无法纵向渗透。
优选的,本发明的一种全阻水电力电缆,具体的是将实芯扇形导体与XLPE绝缘相结合的一种全阻水电力电缆,其具有良好的阻水性能。但是其电缆的性能也不仅限于阻水性能,还可以扩展其他性能,以增强产品的多用途、多性能以适应多领域的应用。
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采用扇形实心导体取代多丝绞合导体,这样导体具备良好的阻水性能,水无法沿着电缆纵向流动,从而大大提高了电缆的安全性能以及使用寿命,另外,导体为实芯扇形,导体轮廓面积比普通导体小15%左右,这样电缆外径小,节约材料,符合绿色产品发展方向。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天科技海缆有限公司,未经中天科技海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410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