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渗漏水窖及其构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40097.1 | 申请日: | 2017-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429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刘骐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骐铭 |
主分类号: | E03B3/02 | 分类号: | E03B3/02;E03B3/14;E04H7/02;E04H7/1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道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360 | 代理人: | 陈琳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昆明市五***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渗漏 水窖 及其 构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窖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防渗漏水窖及其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水的缺乏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低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低于1000立方米为严重缺水,低于500 立方米为极度缺水。目前,我国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
根据中国水资源公报,我国多年平均年降水总量约6万亿立方米,折合年降水深为628毫米。降水量分布的时空差异变化,导致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和季节性差异极大,是导致北方干旱少雨地区和南方喀斯特地貌地区缺水的根本原因。如何把雨季的降水量存留住,是缓解上述区域性缺水,尤其是解决偏远山区居民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用水的关键。小水窖作为一种储存水的设施以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投资小、见效快的优势,在切实解决山区、半山区群众生活生产用水困难,改善山区、半山区群众生活生产条件的惠民工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用。
工程实践表明:传统水窖建筑体量相对较小,点多面广,工程质量难以控制;传统水窖在选址、工程地质和建造施工中存在诸多的个体差异和不确定性,传统水窖普遍存在一个技术难题就是渗漏。据不完全统计,因传统水窖渗漏原因导致已建成的水窖不能使用、带病使用和正常使用的比例约各占1/3。因此,一种防渗漏的新水窖,对解决日益严峻的缺水问题具有积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防渗漏水窖及其构建方法,旨在解决传统水窖不易建造,容易出现渗漏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防渗漏水窖,包括预制的上窖体和下窖体,所述上窖体和下窖体内壁均设置有高分子防水涂层,所述上窖体和下窖体的接合处通过防水密封层填塞封闭。
进一步地,所述防水密封层由高强度抗渗透混凝土制成;所述防渗漏水窖还包括密封圈梁,所述密封圈梁绕所述上窖体和下窖体的接合处密封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防渗漏水窖为球形水窖。
进一步地,所述上窖体和/或下窖体的外壁设置有用于加固的横向圈梁和纵向圈梁;所述上窖体和下窖体内均设置有钢筋网层。
进一步地,所述上窖体上分别设置有进水管和溢流管,所述上窖体和下窖体均采用高分子复合材料模压成型。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防渗水窖的构建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备好预制的上窖体和下窖体;
S2:在选定的位置开挖能容纳水窖的窖槽;
S3:窖槽挖好后,将槽底清平,并在槽底铺筑垫层;
S4:将下窖体吊装入窖槽底部,放置在垫层上并进行定位调平;定位无误后,用下回填料回填下窖体周围;
S5:下窖体定位后,将上窖体吊装入窖槽内与下窖体精确配合;在上窖体和下窖体的接合处填塞高强度抗渗透混凝土进行封闭;
S6:绕上窖体和下窖体的接合处浇注密封圈梁,用上回填料回填上窖体周围,完成防渗透水窖的构建。
进一步地,所述下回填料采用碎石或中粗砂,回填密实度不小于90%;所述上回填料采用碎石土或透水材料,回填密实度不小于80%。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4和S5中,均采用对称回填的方式。
进一步地,在步骤S6中,所述密封圈梁至少达到设计强度的70%,才可进行上窖体周围的回填。
进一步地,所述窖槽的宽度比水窖的宽度至少大0.75m,但不超过1.5m;所述窖槽的深度比水窖的高度至少大0.3m,但不超过0.5m;所述垫层的厚度为0.3m。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防渗漏水窖,采用提前预制的上窖体和下窖体装配形成,大大减少了现场施工的工作量,装配形成的水窖与环境相对独立,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因环境差异、施工质量等问题导致的水窖渗漏。同时上窖体和下窖体内壁均设置有高分子防水涂层,上窖体和下窖体的接合处通过防水密封层填塞封闭,能有效避免出现渗漏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防渗漏水窖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骐铭,未经刘骐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400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最大功率跟踪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安全性系统评估开发套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