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5G大连接物联网中上下行资源的分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40070.2 | 申请日: | 2017-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472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孙黎;熊新雷;任品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72/04 | 分类号: | H04W72/04;H04W72/06;H04W74/08;H04W28/0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陆万寿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连 接物 联网 中上 下行 资源 分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5G大连接物联网中上下行资源的分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基站将接入到5G大连接物联网中的所有用户终端根据信道信息划分为若干种覆盖类型;2)当用户终端选择随机接入资源RACH向基站发起随机接入请求,基站接收用户终端发送过来的随机接入请求,并根据各用户终端的覆盖类型给用户终端分配相应的频域及时域资源,然后将分配的结果发送至用户终端,完成5G大连接物联网中上下行资源的分配,该方法能够有效地缓解5G大连接物联网网络中用户终端接入拥塞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5G大连接物联网通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5G大连接物联网中上下行资源的分配方法。
背景技术
5G大连接物联网通信指的是设备间的互联以及数据传输,定义为不需要人为干预便可以进行设备间数据传输的通信系统。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5G大连接物联网的服务需求呈现爆发式地增长,5G大连接物联网将会在众多领域提供更好的服务。5G大连接物联网网络的研究经过多年的发展,将会于2020集中到5G的网络架构并与蜂窝网络一起组成最新的通信网络结构,成为5G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与蜂窝通信一起组成5G通信网络。当海量5G大连接物联网设备在小区内部署并且在同一时段比较集中地接入网络时,网络便会面临拥塞以及数据通信量激增,而网络的拥塞过载不可避免的会造成不必要的接入失败以及网络容量的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5G大连接物联网中上下行资源的分配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地缓解5G大连接物联网网络中用户终端接入拥塞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的5G大连接物联网中上下行资源的分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基站将接入到5G大连接物联网中的所有用户终端根据信道信息划分为若干种覆盖类型;
2)当用户终端选择随机接入资源RACH向基站发起随机接入请求,基站接收用户终端发送过来的随机接入请求,并根据各用户终端的覆盖类型给用户终端分配相应的频域及时域资源,然后将分配的结果发送至用户终端,完成5G大连接物联网中上下行资源的分配。
所有用户终端根据信道信息划分为覆盖类型class1、覆盖类型class、覆盖类型class3及覆盖类型class4,其中,所属覆盖类型class1的用户终端的优先级、所属覆盖类型class的用户终端优先级、所属覆盖类型class3的用户终端优先级及所属覆盖类型class4的用户终端优先级依次降低。
优先级较高的用户终端优先获得资源;当若干个用户终端拥有相同优先级时,每个用户终端都有相同的权限,则基站随机选取用户终端进行资源分配;当频域及时域资源被全部分配后,则基站设置等待时间,并在等待时间内没有被分配资源的用户终端不发起随机接入请求。
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包括用户终端的业务类型以及业务量的大小。
基站根据用户终端的业务数据大小进行分配时频资源。
步骤2)还包括,当用户终端接收到基站发送过来的分配结果时,则向基站发送反馈信号,告知基站已经接收到分配结果。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5G大连接物联网中上下行资源的分配方法在具体操作时,先将所有用户终端根据信道信息划分为若干覆盖类型,然后根据各覆盖类型给用户终端分配相应的频域及时域资源,使信道信息较好的用户优先获取到时域资源,从而缓解5G大连接物联网网络中用户终端接入拥塞的问题,操作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窄带物联网框架图;
图2为系统容量仿真曲线图;
图3为report失败概率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400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载子结晶体管
- 下一篇:氧化物薄膜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