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旧聚氨酯解聚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40069.X | 申请日: | 2017-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571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黄杰文;王英策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杰文;王英策 |
主分类号: | C08J11/18 | 分类号: | C08J11/18;C08L7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11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旧 聚氨酯 解聚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资源的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废旧聚氨酯解聚工艺。
背景技术
中国是目前聚氨酯制品第一大制造国,每年消耗原材料500万吨以上,废旧制品达50万吨,所以聚氨酯的回收利用具有不可估量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环保价值。
聚氨酯原有的处理方法以填埋法和焚烧法处理为主,填埋法处理废料是一种比较无奈的办法,占用并污染土地,还需消耗费用。由于聚氨酯是含氮聚合物,若焚烧回收热能,必须严格控制燃烧条件,有吸收有毒气体系统, (聚氨酯燃烧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氰化氢,而氰化氢为剧毒气体)以减少有毒气体对环境的污染和伤害。而将废旧聚氨酯回收再利用,既减少环境污染,又降低制品成本,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旧聚氨酯解聚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废旧聚氨酯解聚工艺,其工艺技术路线为:聚氨酯废料收集→前处理→投料→解聚→闪蒸→后处理→精制→成品包装。
优选的,所述聚氨酯废弃物原料的前处理工艺为:分选→破碎→浮选→脱水→中间贮存→包装。
优选的,所述聚氨酯废弃物原料为固体聚氨酯产物的废弃物。
优选的,所述聚氨酯废弃物原料采用机械粉碎机破碎,破碎后聚氨酯废弃物原料粒径为0.5-1cm。
优选的,所述聚氨酯废弃物原料在解聚过程中加入的解聚剂为有机高分子解聚剂,加入的催化剂为有机金属催化剂。
优选的,所述聚氨酯废弃物原料在解聚过程中的解聚温度为200-250℃,常压下解聚时间为3-4h。
优选的,所述聚氨酯废弃物原料在闪蒸过程中的闪蒸温度为105-13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废旧聚氨酯解聚工艺,可以环保高效地解聚废旧聚氨酯,使得解聚后的产品具有可以表征的官能度以及宽泛的应用范围,直接应用于下游的制品生产,解决传统处理方法的污染和低效率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说明,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废旧聚氨酯解聚工艺,其工艺技术路线为:聚氨酯废料收集→前处理→投料→解聚→闪蒸→后处理→精制→成品包装。
进一步的,所述聚氨酯废弃物原料的前处理工艺为:分选→破碎→浮选→脱水→中间贮存→包装。
进一步的,所述聚氨酯废弃物原料采用机械粉碎机破碎,破碎后聚氨酯废弃物原料粒径为0.5cm。
进一步的,所述聚氨酯废弃物原料在解聚过程中的解聚温度为200℃,常压下解聚时间为3h。
进一步的,所述聚氨酯废弃物原料在闪蒸过程中的闪蒸温度为105℃。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废旧聚氨酯解聚工艺,其工艺技术路线为:聚氨酯废料收集→前处理→投料→解聚→闪蒸→后处理→精制→成品包装。
进一步的,所述聚氨酯废弃物原料的前处理工艺为:分选→破碎→浮选→脱水→中间贮存→包装。
进一步的,所述聚氨酯废弃物原料采用机械粉碎机破碎,破碎后聚氨酯废弃物原料粒径为0.75cm。
进一步的,所述聚氨酯废弃物原料在解聚过程中的解聚温度为225℃,常压下解聚时间为3.5h。
进一步的,所述聚氨酯废弃物原料在闪蒸过程中的闪蒸温度为120℃。
实施例3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废旧聚氨酯解聚工艺,其工艺技术路线为:聚氨酯废料收集→前处理→投料→解聚→闪蒸→后处理→精制→成品包装。
进一步的,所述聚氨酯废弃物原料的前处理工艺为:分选→破碎→浮选→脱水→中间贮存→包装。
进一步的,所述聚氨酯废弃物原料采用机械粉碎机破碎,破碎后聚氨酯废弃物原料粒径为0.1cm。
进一步的,所述聚氨酯废弃物原料在解聚过程中的解聚温度为250℃,常压下解聚时间为4h。
进一步的,所述聚氨酯废弃物原料在闪蒸过程中的闪蒸温度为135℃。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杰文;王英策,未经黄杰文;王英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4006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