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碳化物固溶体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09843.0 | 申请日: | 2016-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6468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3 |
发明(设计)人: | 邓莹;邓玲;张艳华;姜中涛;姜山;涂铭旌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文理学院 |
主分类号: | C22C29/06 | 分类号: | C22C29/06;C22C29/08;C22C1/05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王震秀 |
地址: | 40216***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溶 制备 复合粉末 固溶体 碳化钨 金属碳化物 微纳米 高能球磨 固相反应 微纳米级 热化 碳化 合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碳化物固溶体的制备方法;所述微纳米碳化钨/钼/钽固溶复合粉末是以钨、钼和钽与碳化合并固溶形成的(W,Mo,Ta)C固溶体;所述微纳米碳化钨/钼/钽固溶复合粉末的制备方法包括配料、高能球磨固相反应、热化合反应等步骤。本发明制备得到的碳化钨/钼/钽固溶复合粉末为微纳米级且分布均匀。
本发明是申请号为201610061685.X、申请日2016年01月29日、发明名称为“微纳米碳化钨/钼/钽固溶复合粉末及其制备方法”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粉末冶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属碳化物固溶复合粉末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金属碳化物具有较高的熔点、硬度,良好的抗腐蚀、热稳定性,已广泛用于工业各个领域,尤其常用于现代制造业的加工材料。金属陶瓷材料中硬质相Ti(C,N))是多晶烧结材料,其致命弱点是脆性大、韧性不足,并且硬质相与粘结相的匹配润湿问题目前尚未得到解决,致使其强韧性不足,是金属陶瓷材料实际工程应用中面临的关键难题。因此对高性能金属陶瓷材料的设计主要方向是克服脆性及提高韧性。目前,通过添加第二类金属碳化物来改善Ti(C,N)与粘结相之间的润湿性,强化结构,并使相应的金属元素固溶进硬质相及粘结相中,达到一定的固溶强化目的。碳化钨(WC)、碳化钼(Mo2C)、碳化钽(TaC)同属于过渡金属碳化物,具有较高的硬度、熔点等特点。大量的研究表明,金属陶瓷中添加适量的WC,可改善粘结相对硬质相的润湿性,另一方可使硬质相晶粒明显细化,从而使合金的力学性能提高。而Mo或Mo2C可改善液相金属粘结相对TiC颗粒的润湿性,在完全润湿的条件下,TiC颗粒不出现聚集结晶,抑制了烧结时碳化物相晶粒的长大。在金属陶瓷中添加TaC可以明显的细化硬质相的颗粒,提高材料的耐磨性,抗氧化能力和热导率,并且能够提高金属陶瓷的红硬性和抗热冲击性能,从而提高金属陶瓷刀具的断续切削性能。
金属碳化物的加入方法决定了金属元素的分布状态。第二类金属碳化物的分散添加,容易使金属陶瓷中各元素分散不均匀,造成重金属偏析,从而影响整体陶瓷体的结构,达不到固溶强化的目的。试验表明,按碳、钨、钼、钽的一定比例进行复合,再将碳化钨/钼/钽固溶复合粉添加进金属陶瓷粉末中,除了上述金属碳化物的分散强化、润湿、晶粒细化的作用外,Mo、W、Ta等金属元素在烧结温度下将向TiC颗粒均匀扩散,并取代TiC晶格中的Ti,在TiC颗粒表面上形成(Ti,W,Mo,Ta)C固溶体,将减少TiC颗粒之间的接触,防止它们发生聚集长大,使TiC基金属陶瓷晶粒更细,组织更加均匀,对于金属陶瓷整体性能的提高有显著作用。因此碳化钨/钼/钽固溶复合粉的制备研究对提高金属陶瓷性能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碳化物固溶体的制备方法,能制备得到微纳米级的均匀的碳化钨/钼/钽固溶复合粉末。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金属碳化物固溶体,它是以钨、钼和钽与碳化合并固溶形成的(W,Mo,Ta)C固溶复合粉末;所述固溶复合粉末中钨、钼、钽和碳的原子摩尔比为3~5:2~3:1.5~2:6.5~10;所述固溶复合粉末的平均粒径为80~300nm。
上述金属碳化物固溶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配料:称取钨粉、钼粉、钽粉以及石墨粉,并加入稀土Re,所述稀土Re为铈族稀土中的至少一种的氧化物;钨粉、钼粉、钽粉以及石墨粉的纯度>99.9%,平均粒径为20~100μm。稀土Re的重量占原料总重量的4%~6%,稀土Re的平均粒径<20μm。
(2)高能球磨固相反应:将步骤(1)配得的原料与碳化钨球一起装入不锈钢真空球磨罐进行高能球磨;球料比为6~10:1,球磨速度为200~300转/min,球磨时间为24~48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文理学院,未经重庆文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098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