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穿戴式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08536.0 | 申请日: | 2017-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4740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占旺发;曹旭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4G17/04 | 分类号: | G04G17/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铭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04 | 代理人: | 孙伟峰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穿戴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穿戴式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穿戴式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穿戴式设备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穿戴式设备的功能也越来越多。现有的穿戴式设备,例如,手环、智能WATCH上通常会设置有多个灯,通过灯的工作状态来提示用户所开启的应用功能,增强了产品的人性化。灯的周围通常设置有塑胶,为了满足用户的要求,塑胶可能是红色、蓝色、金色和银色等各种颜色,这样,在灯点亮提示用户穿戴式设备所开启的应用功能时,由于光的渗透性很强,光将会渗透到产品的多个区域,使得产品的多个区域都会发光,从而很大程度影响了产品的外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穿戴式设备,所述可穿戴式设备能够解决漏光问题、改善外观。
本发明提出的具体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可穿戴式设备,所述可穿戴式设备包括主板、第一遮光层、光源及第二遮光层,所述主板表面设置有第一区域和环绕所述第一区域设置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遮光层、所述光源依次远离所述主板叠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上,所述第二遮光层朝向所述主板的一面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遮光层扣合于所述第一遮光层上,所述光源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开设有与所述光源对应的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遮光层在所述主板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遮光层在所述主板上的投影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遮光层完全覆盖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上覆盖有第三遮光层,所述第三遮光层环绕所述第一遮光层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可穿戴式设备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遮光层上并环绕所述光源设置的第四遮光层,所述第二遮光层扣设于所述第四遮光层上,所述第二遮光层在所述主板上的投影与所述第四遮光层在所述主板上的投影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遮光层为不透光的双面胶。
进一步地,所述可穿戴式设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遮光层上的上盖。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朝向所述第二遮光层的一面开设有与所述通孔对应的第二凹槽,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凹槽的中心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凹槽的侧面与底面之间的夹角为45°-55°。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与所述光源的中心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的直径为0.3mm~0.8mm。
本发明提出的可穿戴式设备包括主板、第一遮光层、光源及第二遮光层,光源设置于第一遮光层上,第二遮光层朝向所述主板的一面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二遮光层扣合于第一遮光层上,光源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中,第一凹槽的底部开设有与所述光源对应的通孔,通过第一遮光层和第二遮光层可以对光源发出的光进行屏蔽,使得光源发出的光只能从所述通孔中出射,从而解决了漏光问题,改善了外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为可穿戴式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然而,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本发明,并且本发明不应该被解释为限制于这里阐述的具体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和适合于特定预期应用的各种修改。在附图中,相同的标号将始终被用于表示相同的元件。
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式设备包括主板1、第一遮光层2、光源3及第二遮光层4。主板1表面设置有第一区域11和环绕第一区域11设置的第二区域12,第一遮光层2、光源3依次远离主板1设置于第一区域11上,第二遮光层4朝向主板1的一面设置有第一凹槽41,第二遮光层4扣合于第一遮光层2上,光源3收容于第一凹槽中41,第一凹槽41的底部开设有与光源3对应的通孔42。优选的,通孔42与光源3的中心对应,这样,光源3发出的光线可以均匀的从通孔42中出射。
第一遮光层2和第二遮光层4均由不透光的材料制成,第二遮光层4是由黑色的塑胶注塑而成,光源3与主板1电连接。由于第一遮光层2和第二遮光层4均不透光,光源3被第一遮光层2和第二遮光层4包围,通过第一遮光层2和第二遮光层4对光源3发出的光进行屏蔽,使得光源3发出的光只能从通孔42中出射,从而解决了漏光问题,改善了外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未经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085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