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溢油分散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408439.1 申请日: 2017-06-02
公开(公告)号: CN108970534A 公开(公告)日: 2018-12-11
发明(设计)人: 郑承纲;吕成远;伦增珉;马涛;齐义彬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主分类号: B01F17/00 分类号: B01F17/00;B01F17/56;B01F17/42;C09K3/32
代理公司: 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 11218 代理人: 孙向民;廉莉莉
地址: 100728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芽孢 溢油分散剂 表面活性剂 无机矿物盐 微生物 生物表面活性剂 无机矿物 制备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原油降解菌 环境修复 抗逆性能 时间保持 烷基糖苷 钾元素 类生物 油分散 降解 酯肽
【说明书】:

发明涉及水体污染的环境修复领域,公开了一种溢油分散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溢油分散剂总量为100wt%计,其包括:生物表面活性剂为2~8wt%,人工合成表面活性剂为4~10wt%,无机矿物为2~10wt%,微生物芽孢水溶液为2×108~10×108CFU/mL,余量为水;生物表面活性剂选自酯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人工合成表面活性剂选自烷基糖苷和/或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无机矿物选自含氮无机矿物盐、含磷无机矿物盐和含钾元素无机矿物盐中的至少一种;微生物芽孢选自产芽孢的原油降解菌形成的芽孢。本发明的溢油分散剂中加入芽孢,使其微生物浓度能在较长时间保持稳定,提高了微生物的抗逆性能,改善了溢油分散和降解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体污染的环境修复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溢油分散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海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和海洋石油资源的开发,使得海上溢油污染愈演愈烈,海上溢油污染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当一起大规模溢油事故发生后,大量的石油瞬间进入海洋环境,并迅速扩散在海面上形成一层厚厚的油层,致使其下面的大面积海域严重缺氧,进而导致浮游生物、鱼虾缺氧而死。如果油污清理不及时,还极易引起爆炸和火灾,导致严重后果。除此以外,由溢油污染而造成的长期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石油中的芳香烃化合物极易进入和长时间停留在水体中,在海洋生物体内长期地累积,最终将通过食物链的传递进入人体,从而威胁人体的健康;海面上的油膜会极大地降低海水与大气的氧气交换速度,进而降低海洋生产力,破坏海洋生态平衡。一次较大规模的溢油污染事故所造成的影响可能会延续几年甚至是更长时间。

因此,人们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也在竭力避免海上溢油事故的发生,并不断探索溢油的污染防治技术,降低海上溢油污染带来的危害。溢油分散剂是由多种表面活性剂和强渗透性的溶剂组成,主要用于处理海上溢油及清洗油污,是治理海洋石油污染的必备品。溢油分散剂的作用机理是将水面浮油乳化,形成细小粒子分散于水中,主要适用于开阔海域的溢油处理。通过在溢油分散剂中加入解烃微生物能够强化原油的分散、乳化和降解效果,大幅度提高海上溢油的处理速度,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然而,由于表面活性剂还存在一定的杀菌和抑菌作用,溢油分散剂中的微生物往往菌体浓度不断衰减,随着货架存放期的延长,活性微生物损失殆尽,导致溢油分散和降解效果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溢油分散剂随着存放期的延长而活性微生物损失殆尽,导致溢油分散和降解效果下降的问题,提供一种溢油分散剂,提高微生物的抗逆性,实现增强海上溢油处理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溢油分散剂,以该溢油分散剂总量为100wt%计,其包括如下各组分:

其中,所述生物表面活性剂选自酯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

所述人工合成表面活性剂选自烷基糖苷和/或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所述无机矿物选自含氮无机矿物盐、含磷无机矿物盐和含钾元素无机矿物盐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微生物芽孢选自产芽孢的原油降解菌形成的芽孢。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溢油分散剂,优选地,所述酯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选自Surfactin和/或Lichenysin。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溢油分散剂,优选地,所述产芽孢的原油降解菌选自菌株Bacillus subtilis ATCC 21332和/或Bacillus licheniformis ATCC 14580。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溢油分散剂,优选地,所述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含量为3~5wt%。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溢油分散剂,优选地,所述无机矿物的含量为4~6wt%。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084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