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冲击性能好的聚丙烯板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07811.7 | 申请日: | 2017-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378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0 |
发明(设计)人: | 刘红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仓市勤红防腐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12 | 分类号: | C08L23/12;C08L23/14;C08L23/10;C08L23/16;B29D7/01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41 | 代理人: | 曹孝陈 |
地址: | 2154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击 性能 聚丙烯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丙烯板制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耐冲击性能好的聚丙烯板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丙烯具有机械性能好、无毒、耐热、耐化学药品腐蚀、相对密度低及容易加工成型等特点,其应用领域广泛,大到城市的给排水系统、小到各类包装,都有其身影,因为其具有的优良特性,大部分防腐设备都采用聚丙烯板材作为其内衬结构进行防腐,但是普通的聚丙烯板材的耐冲击性能相对较弱,容易在运输、安装过程中受到冲击、撞击导致材料的变形和损坏,因此,研制一种耐冲击性能好的聚丙烯板材,能够有效防止上述问题的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耐冲击性能好的聚丙烯板的制备方法,通过改良产品成分,改变其成分结构,从而提高了聚丙烯板的耐冲击性能,其耐冲击强度是普通纯聚丙烯板的10倍,能够有效避免因冲击撞击导致的板材损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耐冲击性能好的聚丙烯板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步骤如下:提取原料,所述原料包括:聚丙烯树脂、发泡剂、成核剂、丙烯聚合物、丙烯-乙烯共聚物、相溶剂、光屏蔽剂和抗氧化剂;将所述聚丙烯树脂、发泡剂、丙烯聚合物和丙烯-乙烯共聚物在200℃条件下熔融,获得熔体,加入所述成核剂和相溶剂,搅拌混合,保持10min,温度降至160℃,加入所述光屏蔽剂和抗氧化剂,保持15min后,通过挤出机挤出熔体,压制成板,冷却,切割后获得成品。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原料配比为:聚丙烯树脂60份、发泡剂20份、成核剂30份、丙烯聚合物15份、丙烯-乙烯共聚物15份、相溶剂5份、光屏蔽剂1份和抗氧化剂1份。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成核剂三元乙丙粉末。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改良产品成分,改变其成分结构,从而提高了聚丙烯板的耐冲击性能,其耐冲击强度是普通纯聚丙烯板的10倍,能够有效避免因冲击撞击导致的板材损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一种耐冲击性能好的聚丙烯板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步骤如下:提取原料,所述原料包括:聚丙烯树脂、发泡剂、成核剂、丙烯聚合物、丙烯-乙烯共聚物、相溶剂、光屏蔽剂和抗氧化剂;将所述聚丙烯树脂、发泡剂、丙烯聚合物和丙烯-乙烯共聚物在200℃条件下熔融,获得熔体,加入所述成核剂和相溶剂,搅拌混合,保持10min,温度降至160℃,加入所述光屏蔽剂和抗氧化剂,保持15min后,通过挤出机挤出熔体,压制成板,冷却,切割后获得成品。
区别于现有技术,耐冲击性能好的聚丙烯板的原料配比为:聚丙烯树脂60份、发泡剂20份、成核剂30份、丙烯聚合物15份、丙烯-乙烯共聚物15份、相溶剂5份、光屏蔽剂1份和抗氧化剂1份。在该配比条件下,上述成分能够实现最优结合,特别是成核剂分量的精确配比,有效提高板材的耐冲击性能。
进一步说明,所述成核剂三元乙丙粉末。由于三元乙丙和聚丙烯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所以成为增韧PP中最常用的成核剂,其价格低廉,能够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有效提高板材的耐冲击性能。
本发明通过改良产品成分,改变其成分结构,从而提高了聚丙烯板的耐冲击性能,其耐冲击强度是普通纯聚丙烯板的10倍,能够有效避免因冲击撞击导致的板材损伤。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仓市勤红防腐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太仓市勤红防腐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078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